浙江在線1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錢華良 通訊員 朱智翔 晏利揚 潘智化)頭梳直立奔放 “發型”,身穿魚鱗斑紋“馬甲”,這有點酷又有點潮的外形,就是有“生態環境風向標”“水域生態環境的生態試紙”之稱的中華秋沙鴨,哪里生態環境好,哪里就能見到它們的身影。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特別是水環境質量的穩步提升,曾經一度難覓蹤跡的中華秋沙鴨又頻頻在浙江出現。日前,全省多地居民都親眼目睹到了這些打扮又酷又潮的中華秋沙鴨。
溫州楠溪江優良生態環境引來中華秋沙鴨 (胡永東攝)
在溫州楠溪江,3只中華秋沙鴨和1只普通秋沙鴨組成一個“小團體”,它們時而在水里暢游,時而把腦袋探到水里覓食。“上個月,他們就在這一帶見到了第一只雄性中華秋沙鴨,隨后3只雌秋沙鴨陸續趕來相聚。這已是楠溪江畔連續第四年發現中華秋沙鴨的身影了?!?溫州野鳥會會員胡永東介紹,每年12月它們都會來到楠溪江越冬,第二年4月返回到吉林長白山地區。
在衢州烏溪江,兩只白鷺跟在一只中華秋沙鴨身后,戲水、梳毛、捕食、飛行,亦步亦趨。“今年來烏溪江過冬的中華秋沙鴨數量最多,有13只。最多一次,我拍到6只同框,王和忠老師拍到7只?!?衢州市衢江區湖南鎮湖南村攝影愛好者姜建明告訴記者,自2012年第一次看見中華秋沙鴨以來,每年11月份,農民開始剪柑橘時,中華秋沙鴨便會飛來這里。此外,在杭州天目溪水域、紹興舜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地,也都發現了中華秋沙鴨的蹤跡。而且浙江各地中華秋沙鴨出現的數量均在連年增加。
衢州烏溪江優良生態環境也引來了中華秋沙鴨(胡永東攝)
中華秋沙鴨又名鱗脅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后期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的歷史,全球目前僅存1000只左右,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我國的“國鴨”。因數量極其稀少,也被人們叫作“水中活化石”“鳥中大熊貓”。它對生存環境非常挑剔,是檢驗生態環境質量的標志物種。
多年來,浙江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從“綠色浙江”,到“生態浙江”,再到“美麗浙江”,實現了全省地表水省控斷面比例超八成、劣Ⅴ類水質斷面全部消滅、劣Ⅴ類小微水體基本消滅、11個設區城市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近九成,森林覆蓋率超六成,使浙江的水更清、天更藍、地更綠、空氣更清新、生態更優良、環境更宜居。
戲水中的中華秋沙鴨(胡永東攝)`
“中華秋沙鴨的連年到來,數量的不斷增加,充分說明了浙江的生態環境優良,生物多樣性的完整,也是對我們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作的最好肯定?!闭憬∩鷳B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