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8月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孫璐 通訊員 王旻華)2013年,我省“無違建縣(市、區)”創建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杭州余杭區以新違建“零增長”、存量違建“清零”、長效機制建設、拆后土地利用和各類專項整治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拆舊禁新、惠及民生,深入推進“無違建”創建行動。
近幾年來,當地打造出了未來科技城、經濟開發區、臨平新城、良渚新城、仁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等一大批產業集聚區。多個國家級、省級項目落戶余杭,一批特色小鎮、創業平臺孕育而生,多個國際性、全國性論壇、會議選址余杭,“拆治歸”效應日益顯現。
用數據說話
余杭速度拼出生態宜居城
2013年,余杭區開展創建工作以來,累計拆除違法建筑2703萬平方米,累計新增綠化面積181.2萬平方米,完成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3.18萬畝,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不斷提升。2017年,余杭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區”。
今年上半年,余杭區下發三批300宗區領導包案違建整治,涉及建筑面積35.80萬平方米,目前已基本整治到位。大體量企業違建已累計整改到位135宗,面積18.5萬平方米。
喬司街道三角村:違建拆除了 家園更美了
目前,余杭區已成功創建“無違建鎮”6個(徑山、鸕鳥、黃湖、百丈、運河、星橋),“基本無違建鎮(街道)”10個(余杭、倉前、南苑、閑林、中泰、臨平、五常、仁和、瓶窯、塘棲),“無違建創建先進鎮(街道)”4個(喬司、崇賢、東湖、良渚)。
用數據來說話,如今的水鄉余杭再次呈現美麗,整體環境更加宜居宜業。
用力度來說話
啃下“硬骨頭”打贏拆違戰
堅持“一把尺子丈量到底、一個標準執行到底、一個政策貫徹到底”,拆違這幾年,余杭當地眾志成城,啃下硬骨頭,將這場全民拆違戰役“打出了威力、打出了成效。”
在推進存量違建清理中,敢于較真碰硬,先拿“硬骨頭”開刀,在全區“重點區域”梳理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輿論高度關注的重點違建案件。同時,余杭區先后制定了《存量違法建筑分類處置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違法建設查處工作意見》、《進一步明確違法建設查處主體及相關職責》等規范性文件,持續推進“無違建”創建行動。
大觀山果園里場違建拆除現場
2016年12月29日,隨著最后一間倉庫的拆除,作為80塊違建“硬骨頭”的最大的一塊,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的余杭史上單體體量最大、承租戶曾達200多戶,倉儲貨物價值達10億余元的大松樹物流違建被良渚街道果斷啃下,前后僅用了10天時間。瓶窯鎮大觀山果園里場3.4萬平方米違建,崇賢街道北莊區塊1萬余平方米違建、運河街道龍居門業1.4萬方大體量企業違建等最難啃的違建“硬骨頭”,都被拆除清理,變成了綠地、公共停車場等利民便民的公共設施。
用經驗來展示
助力產業升級 品質提升
多年的拆違工作,余杭區也摸爬滾打出了一套自己的經驗。
防控違法建設行為是一項長期任務。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余杭區逐步形成了 “天上看、地上查、源頭控、網上管、媒體幫、誠信治”的立體防控體系,天上有衛星遙感監控、地上有隊員常態巡查、源頭有職能部門審核把關、網上有信息系統管控違建案件、媒體有“共同關注”“曝光臺”輔助、企業和群眾有“誠信機制”約束,建立了“防、拆、制”三位一體的長效管控治理機制。
運河街道違建拆除現場
使用衛星遙感監測后,每年違建發生率遞減10%以上。與此同時,余杭區20個鎮街以每個村(社)不少于2人的標準,組建了510名專職巡查隊伍,對全區341個村(社)進行“全時全域”“地毯式”巡查。通過天上、地上兩張網,對新違建形成了即時、有效的監測管控。
隨著“兩山理論”深入實踐,農村成為創業投資的新樂土。余杭區以“無違建”創建為著力點和切入點,整體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禁養生豬、水禽,關停退養溫室甲魚、黑魚養殖,扶持打造了“美麗宜居示范村”“森林村莊”“美麗精品村”等行動。
余杭區無違建辦的負責人表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無違建創建的目標。環境是最大的公共品。要讓被侵占的公共資源重新為全民共享,為企業發展建平臺、為產業升級尋出路、為城市發展騰空間,更為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開拓一個新時代,無違建創建對于絕大多數余杭人的意義,就在于此。”
據悉,根據“無違建”創建工作三年計劃,到2019年,余杭區將完成創建省級“無違建區”目標。從應拆盡拆到“拆改用”一體化,下一步,余杭區“無違建”創建工作將繼續向縱深推進。
昔日腥臭的黑魚養殖塘,已然華麗轉身為“綠富美”的荷塘美景;破舊的磚瓦舊廠房已搖身變成了百畝花海……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成果,可以看到,乘著“無違建”創建行動東風,未來余杭的美麗畫卷也將繼續精彩書寫,譜寫出更加輝煌的新篇章。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