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路長制
管好城區每一條道路
“過去背街小巷臟亂差,現在干凈多了,保潔速度快、效果好,這件事做得好。”這段時間以來,走進縉云縣城的背街小巷,群眾對發生在這里的美麗蝶變紛紛稱贊。
促成縉云大街小巷這一喜人變化的,源自于縉云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城市管理上的創新性舉措——路長制。
原來,在日常市容環衛管理的過程中,該局為了彌補環衛保潔、市政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創新運用路長制,對城區道路街巷進行分類,把全系統干部職工分成17個小組,每個小組由1名局領導或下屬單位負責人擔任路(街)長,對1條以上城市道路或者背街小巷包干管理,開展巡查和問題整改。
實行路長制后,各個小組每周都要分散在城區進行巡查,特別是進入到創國衛鞏固階段,他們每周會進行三次以上巡查,很多過去無人管的問題、無人理會的區域都有了責任人去負責。
與以往不同的是,路長帶隊上路巡查,既是對屬于本部門的路面衛生保潔、市政設施維護、公建綠化等職責落實進行實地巡查,發現問題后及時匯總報表、編號、甄別后通過交辦單的形式交由科室落實整改,最后對照整改情況進行銷號。
對于發現涉及到其他部門的問題,如電力通信設施損壞等,建設部門及時函告涉及部門,避免各自為政造成問題長期遺留而給市民生活造成不便。
縉云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郭以洪說,路長制的實施,不僅是巡查頻次的加密,更為關鍵的是把主干道以外的背街小巷納入到管理范圍之內,通過問題整改,讓群眾享受到更為舒暢的出行環境。
精細化管理
全方位提升環衛作業質量
公廁,是一個地方的形象窗口。多年之前,縉云縣常青園、寺后1號等公廁,破爛不堪、污水四溢、臭味熏天,與縣城的美麗風光格格不入。
近年來,縉云縣對城區的現有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條件好的公廁,還貼心地配備了毛巾、洗手液、垃圾袋等服務用具。
不僅如此,縣環衛處為每座公廁配置保潔員,實行不間斷保潔,使城區保潔質量明顯提升,“縉云公廁”成為展示地方形象的一張“金名片”。
垃圾清運效率的高低,決定著后續環衛保潔的效率。為提高垃圾清運效率,縣環衛處積極推動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對城區范圍內環衛自管的14座地坑式垃圾中轉站全部實現改造,香溢、寺后及灣潭3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即可滿足城區生活垃圾轉運需求,大大提高了垃圾清運效率。
惡劣突發天氣,往往容易給城市環境衛生帶來不小的壓力,考驗著環衛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
今年第9號超強臺風“利奇馬”給縉云縣帶來強降雨,導致好溪水位迅速上漲。洪水退卻后,城區路面上出現大量淤泥,造成過往車輛和群眾通行極為不便。
對此,縣環衛處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夜以繼日開展雨后清淤。自8月10日20時30分好溪水位退到路面以下,直至8月11日18時左右,縣環衛處連續奮戰,共計出動人員95人次,清淤沖洗溪濱南路、溪濱北路、大橋西路等路段面積達80000平方米,清理垃圾雜物30噸,保質保量完成雨后清淤工作。
縣環衛處的應急處置能力,在這次路面清淤中得到提升。“過去同樣體量的清淤工作,至少需要四五天時間才能完成。此次,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大面積清淤,就是要保障城區環境衛生的潔凈,讓群眾享受到好環境帶來的利好。”縉云縣環衛處主任杜晉勝說。
城市“美容師”
掃出人居好環境
在縉云縣城,每天可見環衛工人分布在各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廣場、車站、公廁等處,為了市容市貌的整潔衛生而緊張忙碌。
都說環衛工難做,不是頭頂烈日,就是風吹雨淋,寒來暑往,從不間斷。盡管工作任務繁重,梁永紅一干就是十七年。讓她安心做好環衛工這份工作的,除了每天固定的上班時間外,還有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她常說:“生活雖不富裕,一家人能夠生活在一起,知足。”
在各大城市,環衛工人人難找、年齡大,一直是困擾環衛部門的難題。如何讓環衛工人隊伍保持穩定,并勝任繁重的城市環境衛生清掃工作,縉云縣沒少花心思。
針對人難找問題,縉云縣專門為環衛工人提供公租房,給與這一群體特殊關愛:不限戶籍和家庭經濟狀況,只要從事這一崗位,就可以一直住下去。
梁永紅嫁到縉云縣后,因為經濟狀況一般,過去一直在外租房住。一到雨天,房子就會漏雨。這幾年,住進了兩室一廳的公租房里,陽臺、廚衛等配套齊全,讓她們一家人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年齡偏大,在各地環衛工人隊伍中普遍存在。如何讓他們適應高強度的戶外清掃作業,是環衛部門的必答題。
針對新進環衛工人,縣環衛處都會組織崗位技能培訓,讓他們能夠更好適應工作崗位。不僅如此,入職以后,每周,環衛工人還要集中接受技能和安全培訓,確保高質高效完成路面清掃任務的同時,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今年61歲的鄭愛丹,承擔縉云縣城永寧步行街一帶的衛生保潔工作。盡管已經年過六旬,干起活來手腳麻利,每次和搭檔一起,4個小時把責任區清掃一遍。每天兩個來回,風雨無阻。至今,她在任務最重的步行街一帶,整整清掃了9年。
縉云城市衛生環境的整潔,離不開這些“美容師”的默默付出。他們凌晨時分已經上路清掃,萬家燈火時仍然堅守在崗位上,用手上一把簡單不過的掃帚,把汗水留給自己,把潔凈奉獻給市民,在日復一日的艱辛付出中,守護著這座城市的美麗。
扮靚小城鎮
提升農村群眾幸福感
在“市容環境大掃除、干干凈凈迎國慶”活動中,縉云建設局把城市環衛向城鄉結合部、鄉鎮延伸,確保垃圾及時清掃,收運垃圾及時處理,以潔凈的環境迎接國慶節的到來。
8月2日,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發布《關于2019年度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考核驗收結果的通報》,縉云縣壺鎮鎮、新建鎮和新碧街道喜獲省級樣板。至此,該縣17個鄉鎮已全部通過省級考核驗收,10個鄉鎮(街道)被評為省級樣板鄉鎮,標志著縉云縣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完美收官。
如今,走進縉云縣各鄉鎮,路面干凈整潔,一改過去垃圾隨地扔、保潔效果差的窘境,群眾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給環境衛生狀況改變帶來的變化而欣喜不已。
各鄉鎮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把環境衛生大整治作為重點,通過劃分網格、責任到人的形式確保全域環衛有人管,同時,采取加大資金和人員力量的投入,提高環衛保潔的頻次,實現鎮區環境衛生狀況大變樣。
縉云縣各鄉鎮在做好“面子”的同時,通過規劃引領,彰顯地域特色,不斷做實小城鎮的“里子”。如舒洪鎮依托縉云土面和仁岸龍舟、冬泳等特色,以“麥香小鎮、運動舒洪”為主題的規劃方案獲評省級優秀。東方鎮注重產業融合、情懷注入,實現了“陌上東方”的華麗蝶變。前路鄉以匠心留住鄉愁,形成了古今輝映的詩畫田園、慕義前路。根據鄉鎮特有的資源稟賦和人文特色,縉云縣打造出了三溪鄉澄心廣場、桃源山森林公園,舒洪鎮土面博物館、麥香特色主題公園,石筧鄉水之源主題公園,方溪抽水蓄能微型博物館等一批富有當地特色的項目。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