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2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錢祎)前些天,省自然資源廳海域海島處處長阮飆的身影又出現在北京。記不清有多少次,他整理好浙江打造海洋強省用海項目的有關材料,趕早班飛機前往北京,又在深夜返回,以便不耽誤白天的工作。
這一次,他帶去的是今年我省將要建設的用海重點項目內容。因為項目建設時間緊,他必須抓緊向國家相關部門匯報溝通。在聽取國家層面意見并確定具體路徑后,他還得趕到我省沿海相關城市,對接落實具體工作。“這些過程都等不得。”看著排滿的行程表,他一項項標注好重要事項,“年初籌備好,才能確保項目在預設時間內完成。”
他不停歇的腳步背后,是我省創下的多個全國之“最”——2016年爭取國家圍填海計劃指標5150公頃,是實施該指標管理以來之最;3年間兩次調整省級海洋功能區劃,創造區劃調整獲批時效之最;制訂實施圍填海計劃指標差別化管理辦法,率先建立指標使用與產業導向、重點項目掛鉤的管理機制。
參加工作28年,阮飆始終與海打交道。對這片“藍色家園”的深愛,充分融入他的工作中。4年前接手發展規劃工作后,他發現我省海岸線、海島等主要海洋資源的數據多年沒有更新,無法準確反映海洋空間資源的實際狀況。
海洋空間資源監測機制不健全,給海洋綜合管理帶來很大難度。“管海的人都不知道‘家底’,那科學、精準、可持續從何談起?”摸清底數,成為阮飆開展工作的突破口。
他帶領團隊系統調查全省海岸線、海島現狀,創設了海岸線、大陸海岸線、自然岸線等多個技術文件。這些率先摸清的“家底”,也讓我省率先建立了海岸線、重要海島動態監測評價制度和全省海洋空間資源要素數據庫,實現浙江海洋“一張圖”管理。
進入“十三五”以來,阮飆團隊以“加強海洋綜合管理、推進海洋生態建設”為核心,牽頭編制了一系列涉海規劃,構建了清晰的目標、工作、任務、評價體系,并參與劃定我省海洋生態“紅線”,統籌建起符合浙江特點的“一線四規”用海用島管控格局。
“調研必須深入一線。”多年來,他輾轉各地,查看海洋狀況,記錄最新數據……一本本規劃背后,是他和團隊對千頭萬緒工作的總結凝練。
“科學用海、依規管海,更要生態護海。”阮飆說,海洋人始終守護著一顆初心。正是這種堅守,使我省以海岸線整治修復為線,全面推進藍色海灣、生態島礁等工程為點,串珠成鏈,形成海洋生態建設大格局。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