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唐丹玲海洋生態遙感團隊,多年來致力于南海溢油的監測和生態響應研究并取得進展,相關論文《浮游植物對海洋溢油的生態響應》近日發表于《地理,自然危害和風險》刊物上。
該研究統計分析了全球20次重大溢油事件后海洋葉綠素的變化和浮游植物藻華的暴發情況,結果發現,20次溢油中有14次溢油后引發藻華。
浮游植物對海洋溢油的生態響應多樣繁雜,溢油會引發藻華事件。研究人員闡述了溢油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提出了海洋溢油引發藻華概念模型,包括短時間和長時間影響。溢油發生時大部分溢油浮于水面并擴散成油膜,阻礙海氣之間的物質交流和熱交換,使得海水中的溶氧濃度降低,部分浮游動物窒息、降低了對于浮游植物的攝食,結果浮游植物增長。后期溢油經過長期、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釋放出營養物質可促進浮游植物藻華形成。研究還發現,如果石油釋放出營養物質的時間是夏季或熱帶海區,后期發生藻華的概率更高。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