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上虞區小越街道倪梁村的地界,記者眼前一亮:地面干凈,環境整潔,很少能看到垃圾,整個村莊房前屋后、村道小弄也不見垃圾桶。
原來,垃圾桶“藏”進了403戶村民家中。
早上7點剛過,69歲村民倪煥堯和周圍鄰居一樣,拎著一綠一灰兩個垃圾桶走到距家10多米的垃圾固定收集點,此時1號線垃圾收集員石國善駕駛裝載“垃圾分類智能化監管平臺”的收運車剛好抵達。“分對了,加2分。”現場智能系統“讀取”完垃圾信息,老石嫻熟地將垃圾對應倒入收集車上的兩個桶里。短短5分鐘內,石國善集中收完10戶村民的垃圾,上車后奔赴下一個收集點。
“你看,撤桶后,村道寬敞潔美,沒人說不好。”村民梁雪珍說,每天早晚兩個時段,收運車都會準時前來,“分對垃圾,一天能攢4分。每季度,家庭文明信用積分中還能加分”。
9月份以來,系統后臺每月會給每家的垃圾分類“亮分”,倪梁村微信公眾號“書香倪梁”上發布垃圾分類積分公示情況表,一目了然。每月15日是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日,兌換點內鬧盈盈。
“講文明有獎勵,更有面子。”村民們說,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這一變化,與全村推行家庭文明信用積分管理制的引導有關。積分有加有減,獎懲分明:美麗庭院“優”能加分,參加志愿服務有加分,紅白喜事簡辦有加分,垃圾分錯要扣分……村里建起“積分超市”,村民可憑積分兌換。
倪梁村開展智慧垃圾分類已有兩年多了。以前,村民們把日常產生的生活垃圾放入設置在各家門前的二分類垃圾桶,由收集員挨家挨戶收。“新模式讓收集速度大大加快,分得更精準,取回家的垃圾桶洗得可干凈了。”村干部羅亞說,以前垃圾桶露天放置,桶邊難免有臭味,一遇大風天,還會擔心垃圾桶被吹得七倒八歪。
“新時代的農村,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增多。如何更好地引導村民加強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鄰里互助?”倪梁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倪建君告訴記者,2020年11月,經村民代表大會提議,根據村莊實際,村里將家園建設、家庭建設、文明建設、民主建設等文明鄉村建設內容細化為具體積分指標,設置村民信用積分庫,建立每戶信用積分檔案,實行季度動態管理模式,年終評優。愛護公共環境雖說在整個信用積分中只占5分,但每戶家庭需連續3個月沒分錯垃圾才能“攢”分。
去年年末,上虞區在倪梁村試點生活垃圾定點投放、定時收集、定車運輸、定位處理和撤桶入戶的“四定一撤”模式。“村民們不會嫌麻煩?”村兩委會上,村干部們心中沒有底,“一開始肯定會別扭,但這是件好事,我們要迎難而上。”最后,大家統一了意見。
倪梁村率先在有50多戶村民的前梁片試點。“動員會成培訓會,給村民反復講解具體的收集線路、投放點設置等。”一連7天,倪建君早晚跟隨收集車“現場辦公”,村民有疑問,當場釋疑解惑。一周下來,情況好了很多。
有了前梁片的樣板,其余5個片的推進工作十分順利。全村設置了兩條垃圾收運線,每條線沿線設25個收集點位。
后臺數據顯示,10月份全村垃圾投放率提高到92%,分類準確率提高到99%。“做好這件事,前前后后沒聽到村民一句罵聲。”倪建君笑著說,“現在,志愿服務、政策宣講等文明實踐活動方案在公眾號上一發布,報名一會兒就滿了。”
11月上旬,小越街道在轄區各村社推進鄉村文明“家庭信用積分制管理”標準化試點半年多的基礎上,發布鄉村文明家庭信用管理省級基層社會治理標準化試點體系,爭取把“上虞標準”提升為“浙江標準”。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