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4日訊(記者 宋彬彬 通訊員 李夢萱)隨著城市擴張加快,不少城市面臨建筑垃圾圍城的困境,而在海寧,建筑垃圾卻有大用途,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居嘉興首位。
建筑垃圾如何變廢為寶?我們來到位于海寧硤石街道的鴻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看到了垃圾產生、消失到重生的神奇歷程。
聰明大腦指揮垃圾回收
早晨7時,56歲的垃圾收運工張炳豪發動汽車引擎,帶著我們,準時從鴻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出發,開始了建筑垃圾收運之旅。
“走!第一站,我們去碧云社區。”老張抬高嗓門。大約過了一刻鐘,我們就來到了海昌街道碧云社區碧云南里小區,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居民小區,居住著600多戶居民,由于沒有納入智能監管平臺,只能靠老張一趟趟的檢查和收運。
我們來到小區的建筑垃圾存放點,一人多高的建筑垃圾映入眼簾,里面還摻雜著各種舊布條、塑料袋、舊家具等。
“把塊頭大的家具部件分揀出來,碼到一邊。”張炳豪把車子停穩,從車里拿出一把鐵鍬,遞給我們手套,讓我們負責初步分揀,他則把建筑垃圾往車上鏟。
全部裝車完畢,老張又掏出手機,把清理完畢的場景拍圖上傳,這還不放心,他開著車子繞小區轉了一圈,確認沒有建筑垃圾后,才趕往下一個收集點。
“嘀嘀嘀……”路上,老張的手機響了起來。電話那頭,公司運維人員給他派單,“根據建筑垃圾管理云平臺顯示,附近一處封閉式小區,建筑垃圾堆滿了,而平臺上看出你的收運車距離最近,就安排你前去處理。”
掛完電話,老張立即趕過去把建筑垃圾裝車。兩個收集點跑下來,車子裝得滿滿當當,我們身上都開始冒汗,來不及喝口水,就朝著工廠方向趕。
回來的路上,老張告訴我們,在海寧,目前絕大部分小區已經實現了智能化監管模式,每個建筑垃圾堆放點都安裝了視頻監控,一旦堆放飽和,平臺會自動識別并報單,垃圾收運車就會跟進收集。而像碧云社區這樣還不具備智能監管條件的開放式小區,則由鴻翔公司派人巡檢并收運。
有了聰明大腦,讓建筑垃圾回收速度更快。由海寧市政府與鴻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共建的建筑垃圾管理云平臺,囊括了47家建筑垃圾運輸企業、900多輛下屬車輛,實現了對建筑垃圾的產生、收集、運輸、處置全過程監管和綜合處置指導。
變廢為寶,只要半小時
上午9時,張炳豪開著收運車滿載而歸,第一站直奔鴻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分揀車間。
置身偌大的車間,方圓幾十米碼放著如小山一般的建筑垃圾。在這里,收集來的建筑垃圾首先要完成人工分揀。“木頭、大編織袋、鋼筋都要找出來,分開碼放。”在車間生產經理白雪松指導下,我們很快完成了分揀工作,確保每一類垃圾到該去的地方。
“分揀不干凈怎么辦?”我們不由心生疑惑。
就在此時,一輛鏟車轟隆隆地迎面開來,張開鏟斗,把這些建筑垃圾送到傳送帶上,交給破碎機進行破碎。
在破碎機的作業下,這些大塊的建筑垃圾很快被破碎成許多零散碎塊。
接著,開始進入到風選環節。這些碎塊沿著傳送帶一直往前,落入空隙時,上方的離心通風機開足馬力,夾雜著的布料、塑料等輕物質,很快被吹入收集斗分選出來。
這還不算。完成了風選,這些骨料還要接受磁選,用吸鐵石將夾雜在其中的細小金屬分揀出來。
經過層層篩選,這一車建筑垃圾就開始變身了。它們順著傳送帶一直跑,鉆進了一個6米高的巨型加料倉,在“鐵胃”的作用下,兩三分鐘后,“吐”出一堆建筑骨料。
“跟我來,神奇的一幕要出現了。”白雪松領著我們來到制磚車間,在他指導下,我們輕點機器的操作按鈕,選擇“縫隙透水磚”,電腦很快給出了對應的水泥配方比,自動控制配料,安裝好模具。
9時30分,一塊塊模樣端正的磚塊就從生產線上“吐”出來。從建筑垃圾“變身”再生磚,前后不過才30分鐘。
“速度這么快,怎么做到的?”“關鍵還是靠科技支撐。”鴻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曉平說,公司成立了循環經濟研究院,并與中國建科院、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技術開發合作關系,新技術、新工藝被廣泛應用于循環生產,年處置建筑廢棄物總量近300萬噸。
再生磚都去了哪兒
建筑垃圾涅槃重生,這些再生磚都去了哪兒?
我們了解到,再生磚可以做成地面磚、透水磚、生態砌塊等,這些再生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市政、水利和交通建設等領域,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95%。
為了讓我們直觀感受再生磚的使用效果,在公司工作人員指引下,我們來到了位于海寧市區的浙江大學國際校區,這里的透水路面用的就是孔隙透水磚;而在鵑湖生態公園,人行道上鋪設了縫隙透水磚,改變了傳統透水磚的透水方式,透水效果更好。
再生磚遍布城鄉。我們來到丁橋鎮新倉村,只見粉墻黛瓦、河水清清,灰白色磚塊砌成的景觀河堤更是增添幾分江南水韻。誰也想不到,這些嶄新的灰白色磚塊,過去竟是建筑工地上的廢磚舊瓦。
一塊磚撬動新產業。鴻翔環境產業公司是由鴻翔控股集團于2014年組建,依托母公司在建筑工程領域的優勢,再生磚得以在多個項目上進行試用和檢驗,經過比較后發現,使用建筑垃圾制作的材料,不僅能夠符合質量檢驗的各項指標要求,而且價格比同類材料便宜10%至15%,逐漸被市場認可。
一塊磚巧解建筑垃圾圍城困境。城市有機更新、房屋裝修等,都會產生建筑廢棄物。過去,對建筑廢棄物大多采用填埋方式處理,但這種方式不僅侵占大量的土地,建筑廢棄物中的有害元素還會污染土壤、水體、大氣,且難以消解。同時,在運輸過程中還會對環境造成影響。據測算,通過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每年可節約800畝土地,減少碳排放量5萬噸以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