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水變清了不少,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一家晚上都喜歡過來散步。”近日傍晚,正在嘉興港區西河下埭公園散步的王阿姨笑著告訴記者。
走進西河下埭公園,古色古香的江南傳統建筑與周邊優美的自然環境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不僅是西河下埭,鐘家浜、斜家橋港、東棧港、豐收河等河道都重新煥發了生機活力,成為市級“美麗河湖”。
嘉興港區地勢平坦,河流密布,一面臨海,水污染防治是生態治理的重中之重。十年來,嘉興港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提升和水資源保障,全面完成“清三河”工作,深化“五水共治”,完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實現集中式工業污水處理能力零的突破,同時,Ⅴ類、劣Ⅴ類水體全面消滅,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Ⅳ類及以上比例100%,繪就了一幅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
鐵腕治水
換來“水清岸綠景美”
乍浦鎮多凌景苑是一個老舊小區,此前,該小區排水設施因年久失修出現了管道破損、斷裂、淤塞等問題,排水管網也存在雨污混接、錯接、滲漏等問題,導致雨污分流不徹底,飽受居民詬病。經“污水零直排”改造提升后,小區雨污徹底“分家”,實現了“晴天無排水、雨天無污水”,居民住得舒心多了。
“污水零直排”指的是對生產、生活和經營活動產生的污水實行截污納管、統一收集,經處理達標后排放到外環境,做到“晴天無排水、雨天無污水”,為此,嘉興港區在全省率先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穩步完善港區污水管網格局、工業污水處理新建擴容和實現雨污全分流,截至2021年,已完成全域52個生活小區和3個工業集聚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改建市政污水管網11.087公里,新建8.48公里,其中包含了固廢中心、凱普、聯合化學在內12家企業生產廢水地埋管線整改工作。
加快水環境綜合整治,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一直是人民群眾關心與期盼的事情。去年,嘉興港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關于“五水共治”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響應“碧水嘉興”行動,編制出臺了《嘉興港區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全面開展“碧水繞村”“碧水繞鎮”“碧水繞園”建設。通過大力加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提升群眾獲得感,讓水清岸綠景美成為群眾的生活常態。
得益于這項工作的推進,嘉興港區還全面加強入海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工作,強化生活廢水污染治理,深入開展農村、城鎮生活污水入網改造工程,截至2021年底,超比例完成農村、城鎮污水處理管網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達100%。
建設親水綠道、親水平臺、人行棧橋等親水便民設施;在河道內種植水生植物,美化河道景觀;完成環城河綠道項目,建成景觀河道,滿足居民休閑娛樂需要;遵循“整舊如故,以存其真”原則,對古橋等歷史文化古跡進行修復……近年來,嘉興港區大力推進“美麗河湖”創建,打造生態水環境新樣板,全方面提升環城河生態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贏得了群眾點贊。
嘉興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美麗河湖是嘉興展示國際化品質江南水鄉文化名城的重要窗口,為進一步提升轄區河湖生態景觀和高質量建設水平,嘉興港區以“美麗河湖”創建為抓手,加快推進河邊潔化綠化美化,深入開展“清水河道”建設,以城鄉河道為重點,加強對平原河網的清淤、疏浚、清障、保潔、生態護岸等綜合治理,恢復河道自然生態功能。
截至2021年底,港區共完成154條、長達100.4公里的河道疏浚工作,建成“碧水河道”2公里,其中,鐘家浜、斜家橋港、東棧港、豐收河、王廳港和河干橋港完成市級“美麗河湖”創建。
建立機制
鞏固水污染治理成效
嘉興港區水網密布、河道縱橫,如何建立水環境治理長效機制,不斷鞏固提升港區治水成效?據悉,自按下“河長制”啟動鍵以來,嘉興港區根據區域內河道的不同等級,對應設置了區、鎮、村三級“河長”,對區域內的河道實施“河長制”全覆蓋。此外,“河長制”實行“一河一策”,有序推進河流水環境整治。
值得一提的是,為深化“五水共智”數字化改革行動,嘉興港區還以“數”治水。“快來看看,叫花浜水域有散落的油桶,同時還有油污漂浮,請快來處理一下吧!”近日,在“綠水幣”微信小程序后臺,嘉興港區生態創建辦工作人員收到了一位熱心市民上傳的巡河信息,僅僅過了半個小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隊員就趕到了現場,迅速清理了油桶、清除了油污。由于這位市民向生態環境部門提供了有效信息,他在“綠水幣”微信小程序上獲得了2枚“綠水幣”。
“市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涉水及水環境治理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比如漂浮垃圾、電魚、侵占水域、水體氣味或顏色異常、傾倒渣土等,拍照并上傳,即完成一次有效巡河。工作人員在后臺掌握上報信息后,將第一時間前往現場處置。”嘉興港區生態創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不僅如此,為做好智慧治水這篇文章,嘉興港區結合標桿園區建設,形成環保管理“一張圖”、企業管理“一份清單”、排水設施“一份檔案”,與天地圖、GIS地圖等相互結合,徹底實現檔案的信息化管理,通過三維建模、節點感知和終端控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園區數字化監控系統,實現雨水排放智能監管、管網狀態智能監管、河道水體智能監管等,依托河道水質分析數據、企業排污口水質熒光譜庫及相關實驗室分析結果,定位各斷面的污染特征圖譜,設置總磷沿程在線分析儀,結合周邊企業生產及排污情況,建立一套水污染因子“指紋庫”,一旦出現水質異常,可迅速鎖定污染源,達到“以水定岸”的效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