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位于長興縣的天能鋰電智能化工廠全自動生產線上,一臺臺焊接機器人揮舞“手臂”,對電池模塊進行精準焊接,不時發出耀眼火花。
車間玻璃墻外,一場座談會也在火熱進行。天能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天任和湖州師范學院“兩山”理念研究院專家、當地干部群眾圍坐在一起,與黨的二十大代表,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終端電器制造部黨支部委員、生產運營副經理趙紅霞連線,熱議報告,共話綠色轉型發展。
殷殷囑托指引新路
“激動、自豪、振奮!”張天任最先發言,“聽完二十大報告,我們對未來的信心更足了,也深感責任重大。”
他動情地回憶起2004年6月2日,習近平同志來天能考察時的情景。“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轉型升級這條路一定要堅定地走下去”……殷殷囑托,猶在耳畔。這些年來,天能通過發展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和先進工藝,不斷向高端、高質、高效轉型,從一家山坳里的村辦企業,發展成為中國新能源電池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
“報告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這無疑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又一機遇。”張天任說,在國家“雙碳”戰略指引下,天能將依托產業鏈優勢,做強做優供應鏈平臺、智能制造和產融產城等新業態新模式,全力開拓新能源產業的“藍海”。
“我所在的車間,也是轉型先鋒。”人在北京的趙紅霞代表加入了討論。
在她發來的車間視頻中,機械臂和AGV小車每1.2秒即可生產出一個完整的斷路器,效率“杠杠的”;大數據平臺全流程自動監測污染物排放,廠區各處安上了節能設備,全方位推行綠色低碳生產。
“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這為我們浙企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趙紅霞代表說,同樣作為行業領軍企業,天能和正泰都要身先士卒,進一步探索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之路。
一年接著一年改
“‘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報告里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了當年親歷蓄電池行業整治的時光。”發言的是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監事會監事長姚令春,他曾任長興縣發展計劃與經濟委員會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
長興的蓄電池產業曾經歷過一段蓬勃發展的時期,到2004年全縣共有175家企業。“雖然數量多,但發展的步子很慢。”姚令春說,當時整個行業環境差、污染重、效率低,轉型迫在眉睫。
“關、停、并、轉”,一場“壯士斷腕”的整治提升行動隨即展開。如今,長興蓄電池企業已減少到16家,產值卻增長了十余倍。通過建鏈補鏈,以蓄電池為核心的長興新能源產業產值已達千億量級。
“一年接著一年改,一行接著一行轉。”長興縣委黨校科研室主任于佳秋接過姚令春的話茬,分享了紡織行業的新變化。
夾浦鎮的萊美科技,是我省首個紡織印染數字化智能工廠。工人只需按下按鈕,就能完成化料、稀釋、攪拌等繁復的工序。智能化設備加上云端大數據分析,讓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5%,運營成本降低22%,綜合能源利用率提高15%。
于佳秋說,長興每年新確定1至2個細分行業,開展為期3年左右的改造提升,引導傳統優勢產業提檔升級。
在壓茬式的整治提升中,越來越多的傳統細分行業被植入綠色、智能元素,重新煥發生機。2021年,該縣現代紡織和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兩大主要傳統產業產值達603.7億元,比上年增長8.4%。
綠色發展有了清晰路徑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長興縣經信局行業管理科科長馮金武與大家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報告金句,還帶來了一組數據:今年1至8月,長興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30.6億元,占湖州總量四分之一;增速12.4%,排第一。
“工業經濟向綠向新發展,高新產業‘龍頭’項目的帶動作用不容小覷。”他舉例說,在吉利長興生產基地“未來工廠”,每分鐘就能下線一臺新車,大量高新技術的運用實現產能大提升、能耗大下降。
眼下,長興正緊扣綠色低碳發展方向,打造以智能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標志性產業鏈為首的“1+4”新興產業體系。隨著吉利產能的進一步釋放,預計今年該標志性產業鏈產值將突破260億元。
如何持續走好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湖州師范學院“兩山”理念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陳光炬認為,報告已劃出了清晰路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這對我們鄉村發展也有很大啟示。”座談會上,還有兩位來自鄉村的代表。
“青山連綿、澗溪叮咚,小別墅錯落有致,掩映在綠水青山中。”來自天能集團發源地——煤山鎮新川村的村干部張璐娓娓道來,細細描繪山村新貌。因無序發展耐火產業,曾經的新川村粉塵漫天、污水亂排,天空總是灰蒙蒙的。
為努力找回綠水青山,新川村下定決心,關停了污染企業,并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實現了村莊蝶變。
環境美了,游客多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鄉村,發展新業態。“我們對閑置的電廠灰庫進行改造,引來了鄉賢投資者的目光。”畫溪街道新莊村黨支部書記邱建強跟著講起“灰庫變身露營地”的故事,“國慶假期,營地一天就能賣出咖啡400多杯。”
“看,無論在哪里,只要守‘綠’創新,一定能開拓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大家越聊越酣,車間暖意融融。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