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賣4輛汽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銷首次超過70萬輛,創歷史新高,但需要警惕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無序回收給生態環境帶來的潛在威脅。
新能源汽車的壽命取決于車輛的電池,而電池使用壽命一般是10年。這也意味著2013年前后進入市場的第一批純電動車電池壽命走向“暮年”,即將迎來電池更換潮。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22年,純電動車電池退役量超過5000噸、2025年退役量約在3萬噸—4萬噸。
做好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主要采取建立廢舊電池回收體系和加大車輛置換補貼力度的方式,防止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過程中出現環境污染和安全問題。但如何暢通回收環節,避免退役廢舊汽車電池大量流入黑市,值得思考。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提出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這一制度簡單來說,即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汽車生產前其生產者在盈利的同時,有責任了解并解決電池廢棄后,如何從環境和節約資源的角度,以適當的方式處理廢棄電池的問題。
因此,鼓勵企業自發建設回收體系是防范廢舊電池污染環境的方法之一。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依托銷售網絡建立以生產廠家為責任主體的回收站,與電池生產企業、梯次利用企業一起,通過自建、共建方式建設區域中心企業(站),再生利用企業、汽車拆解企業、檢測企業通過參與共建的方式建設區域中心企業(站),改變過去單純由回收企業一方主導的局面。
安徽省去年率先在全國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區域中心企業(站)培育試點,從區域汽車產業發展的角度,探索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為其他地區做出表率。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