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得了小兒麻痹癥,行走不方便。很感謝社區讓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讓我結交了不少朋友。”昨天早上7點,在嘉善縣羅星街道頤和家園小區的垃圾站房旁,一名坐著輪椅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如是說,秋日下,他認真做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樣子格外感人。
這名特殊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叫周春峰,居民們都喜歡叫他“老軸”。“老軸”這個外號是怎么得來的?記者采訪了頤和家園小區的工作人員后了解到,周春峰因為平時做事愛較真兒,通俗來說就是有點“軸”,再加上他姓周,在讀音上相通,故而被大家稱“老軸”。
“老軸”的這點“軸”,在他日常的垃圾分類工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頤和家園,每天早上7點,每天傍晚5點,人們總會見到“老軸”的身影,或是坐著輪椅,或是一瘸一拐,提著兩袋垃圾,艱難地走到垃圾站房。
起初,經過的人看到瘦骨嶙峋又行動不便的“老軸”過來扔垃圾,都好心地想上前幫忙,但最終都被“老軸”婉拒了,“老軸”常常微笑著對來人說:“太臟了,我自己來可以的。”
“老軸”不僅自己扔垃圾,還要等到垃圾站房的阿姨們檢查后,確認分類正確,方才滿意地離開。
垃圾分類站的沈阿姨告訴記者:“‘老軸’的垃圾分得非常好,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得清清爽爽,而且投放時間都很準時。我們每次發放的宣傳廣告、折頁,他都要拿回去一張張仔細看。”
更難能可貴的是,“老軸”不光自己垃圾分類分得好,還自發當起了“垃圾分類督導員”,經常勸導居民也要文明分類。只要看到小區里有人亂扔垃圾,他都要上前進行勸導,他常說:“小區是我們共同的家,家園要一起建設。”
久而久之,小區里的人都記住了這個有點倔的“老頭”,小區里亂扔垃圾的不文明行為也越來越少。看到自己所在的小區垃圾分類工作越做越好,“老軸”打從心底里開心,他欣慰地說:“剛開始有困難,和居民溝通有時會有沖突,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要垃圾分類。但一段時間堅持下來,大多數居民慢慢養成了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
頤和家園小區居民楊大媽表示:“‘老軸’雖然身患殘疾,但他認認真真進行垃圾分類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建設文明家園需要這股‘軸’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