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想象中的焚燒廠不一樣!”前不久,在嘉興市嘉源康恒環境有限責任公司,30多名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參觀生活垃圾焚燒現場,并感慨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盡量做到低碳環保。
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是南湖區“無廢城市”建設的一大舉措。2020年,南湖區正式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邁出了“無廢城市”建設的堅實步履。“我們始終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通過加快補齊固廢處置能力短板、深化源頭減量、多領域創新治理、強化數字賦能等,實現固廢源頭大幅減量、充分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南湖區生態環境分局局長羅勇坦言,只有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才能筑牢綠色生態的基底。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南湖區投入資金15億余元,陸續建成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建筑垃圾處置中心、飛灰填埋場等5個固廢處置項目,全區新增固廢處置能力76.92萬噸、填埋能力14.4萬噸,“危廢不出市、固廢不出縣”利用處置體系基本形成。其中,針對小微企業固廢收集難的問題,南湖區構建“企業自主納入、管家規范指導、多方合作協調、安全轉移處置”的全過程危廢處置新模式,獲得了國家部委有關領導、專家點贊。
提升固廢處置能力固然重要,固廢減量同樣不可或缺。南湖區堅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一張藍圖繪到底,全方位提升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末端處理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在“無廢農貿市場”建設中,南湖區抓住“集中購銷并落實臺賬制度”這一關鍵舉措,壓實市場主體責任,把“限塑”真正落到實處;在檢驗檢測機構廢物規范回收工作中,成功創建五家“無廢實驗室”……目前,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60%以上,無害化程度大幅提高。
“無廢城市”要從“細胞”養成開始。去年,南湖區著手開展“無廢細胞”培育工作,從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進行系統打造。截至目前,9大類61個“無廢細胞”已打造完成,引導全社會養成更加生態、綠色的生產生活模式。
在“無廢城市”建設中,南湖區跳出固廢抓固廢,注重從產業源頭減廢。近兩年,南湖區推進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行動,整治“低散亂”企業(作坊)696家;開展重污染行業專項整治,關停淘汰“低散亂”企業作坊894家、印染造紙企業19家,削減固廢2.5萬噸……“我們實施的除塵灰等綜合利用項目,年減少固廢6.3萬噸,節約原料成本5760萬元,實現了環保經濟雙贏。”東方特鋼負責人表示。南湖區引導企業樹立綠色制造、綠色生產理念,從產業源頭減廢,形成綠色制造體系。
用科技加法賦能監管。南湖區還通過建設“無廢地圖”數字化改革應用,以高精度無人機和衛星遙感技術為核心、視頻監控和線下人員檢查為輔助的“天地空人”多維立體發現機制,按圖索“圾”,實現生態環境從“治”理到“智”理轉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