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浙江天臺后岸村組團發展,用數字經濟繪就鄉村振興藍圖

好生態造就“智”富夢

發布時間:2022-08-09 09:49:51 來源:中國環境報 記者 王珊

  在浙江,與民營經濟同樣活躍的,是來自縣域經濟的活力。在這里,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治理現代化、“數字鄉村一張圖”等關鍵詞層出不窮。

  臺州市天臺縣后岸村,千年前曾是“云路煙深絕客來”的世外桃源,后來發展成為“千錘萬鑿出深山”的采石村,如今在新時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村。一個以村落組團式發展、以黨建模式引領、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后岸模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段歷史:從賣石頭到賣“生態”

  在后岸村前的始豐溪畔,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定恩指著疊翠起伏的群山告訴記者:“我們這里的山上石材好、資源豐富,易于加工成石板,村里采石歷史悠久,曾經是遠近聞名的石頭村。”

  上世紀90年代,后岸村幾乎家家做石板生意、吃“石頭飯”。然而,村里的生態環境卻每況愈下。村民陳永發回憶:“那時環境實在太差,石板加工粉塵漫天。”

  進入新時代,痛定思痛,后岸村決定轉型。可是不賣石頭,村民們吃什么、喝什么?村前的始豐溪流水潺潺,村子周邊的桃花林、楊梅林、梨園漫山遍野,想到不遠處“不搖扇涼風自來”的寒巖洞時,村黨支部書記陳文云恍然大悟:好生態,不正是“金飯碗”嗎?

  后岸人敏銳地把握住了機會,借著縣里出臺發展農村休閑旅游政策的契機,決定在家門前“賣”風景。

  清潔家園、村莊整治、農房改造、農民飲用水改造……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始豐溪旁還豎起了寫著縣、鎮、村三級“河長”名字、職責和監督電話的牌子。同時,建成能接納3000人的生活污水排放量、日處理污水240噸的微動力生活污水處理凈化裝置。

  守好青山綠水,克服第一批農家樂建設的難題,“后岸”的牌子打響了。

  “村里的夜晚很安靜,可以一覺睡到天亮,在溪流鳥鳴中醒來。”上海的客人這樣評價。聽說后岸的原生態好,周邊的客人不遠千里也要驅車而來。

  有了好口碑,客人開始源源不斷,村民的熱情被點燃了,第二批、第三批農家樂開始投入建設。

  “人氣旺不旺,不用看客流量,只需看看水里的魚肥不肥就行了。”陳定恩打趣地指著水渠讓記者看,只見一群群肥大的錦鯉在穿村而過的水渠里自由嬉戲。

  好生態換來翻上幾番的好收益。2021年,后岸片區吸引游客超百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7500余元增至6萬元,村級集體經濟也從2012年的35萬元增至500萬元。

  一個聯盟:建立共同富裕黨建聯盟

  后岸雖然富了,問題也接踵而至。尤其是村村都在賣“生態”時,問題就更加凸顯。

  有著經商經歷的陳文云知道,如果農戶各自為戰,會陷入惡性競爭。只有將一個村莊變成一個企業才能抱團致富、共同富裕。為此,村集體成立了村農家樂協會和寒山旅游開發公司,實行“四統一”模式,即統一宣傳營銷、統一分配客源、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內部管理,有效增強了市場對接能力。

  “之前,客人吃住在我們村,游玩去周邊村。我們賺得盆滿缽滿,留給其他村的只有垃圾,這哪能行。”陳定恩說。

  于是,“共同富裕黨建聯盟”應運而生。以后岸村為龍頭,輻射帶動周邊兩個鄉鎮的7個行政村,規劃八大特色產業,錯位布局觀光旅游、果園采摘、文化體驗、精品民宿等業態,形成片區化組團發展共富模式。

  現在,“黨建共抓、資源共享、發展共促、責任共擔、事務共商”的發展格局初具規模,一個個小村串點成線,打破了以往資源分散、各自為政、力量單薄的局面,形成“抱團作戰、百花齊放、齊頭并進”的基層黨建典范。

  不僅如此,“黨建聯盟”還不斷推陳出新,定期開展聯盟擂臺賽、書記交流會等活動,讓每個村在競爭中協同進步;策劃采桃節、荷花節、年糕節等節日,推動農文旅體深度融合。

  同時,實施黨員“先鋒365”“先鋒十掃”“先鋒印記”等系列行動,推動黨員在環境革命、社會治理、扶貧脫貧等方面主動作為。

  隨著“黨建聯盟”實踐探索不斷深入,2021年,臺州市委正式吹響全域黨建聯盟引領片區化組團發展的“集結號”。現在,以示范村為龍頭,產業為核心,分類組建區域統籌、產業融合、多方聯動的區域黨建共同體在臺州共有316個,覆蓋了1845個行政村。

  一張圖紙:數字鄉村一張圖

  共同富裕,說的不僅僅是“錢袋子”的事,更要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2022年,后岸村以浙江省第一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為契機,整合資金約3000萬元,謀劃未來鄉村九大場景17個細分項目,目前已建成后岸經驗館、垃圾分類體驗館等,深耕未來鄉村低碳場景,探索數字經濟新業態、數字治理新模式和數字鄉村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在垃圾分類體驗館,陳定恩向記者介紹了有趣的“豬定律”:“在農村,以前大家都養豬,我們就通過微課堂告訴村民,豬能吃的就是易腐垃圾,豬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賣了可以買豬肉的是可回收垃圾。”

  通過簡單易懂的道理,每天從后岸村往外運的垃圾從7車降到了3—4車,全村垃圾分類正確率達到90%以上。

  在“數字鄉村一張圖”平臺,記者看到后岸片區鄉村總覽數據如村域面積、總人口、耕地面積等,“我們還以衛星地圖、遙感影像、三維實景地圖等空間數據為基底,疊加黨建、自然資源、農業、水利、交通、文旅等5個圖層8類數據, 建立起實時反映鄉村生產、生活、生態變化態勢的鄉村智治新模式。”陳定恩介紹說。

  不過,數字平臺的作用并非簡單的信息集納器,而是要變被動為主動,讓游客獲得最佳的旅游體驗。

  “通過分析來往游客的始發地、年齡結構、男女比例、留駐時間等數據,我們對民宿營銷進行動態調整,滿足不同游客群體的多樣化需求。”陳定恩說。

  寒巖今猶在,后岸已不同。新時代的后岸人正在集成“美麗鄉村+數字鄉村+共富鄉村+人文鄉村+善治鄉村”建設,推動黨建聯盟系統重塑,擘畫更高質量、更富活力的共同富裕新圖景。

標簽:鄉村;黨建聯盟;數字鄉村;垃圾分類;新時代責任編輯:仲瑤卿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