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服、快遞盒、壞電器丟了可惜,囤著又占地方,怎么處理才好呢?今后,這個頗為尷尬的民生難題有了“最優解”,市本級首個再生資源回收示范點——農翔路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已經投入使用。
環保>盈利,對可再生資源應收盡收
昨天下午,記者走進農翔路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現代化的裝修風格令人眼前一亮。網點內設有稱重區、回收區、加工區,不僅設施齊全、功能先進,而且根據回收品類設置了獨立回收倉,能夠做到“收廢品但不見廢品”。
“與收貨小販不同,這個回收網點以環保為出發點,倡導對可再生資源應收盡收。”運維負責人陳洪堯指著角落里堆放整齊的塑料布告訴記者,“例如塑料袋回收幾乎沒有利潤,過去廢品回收站都不要,我們把它納入回收范圍,是希望能減少塑料制品對環境的污染。”
采訪中,有市民拎了一袋舊衣服走入網點,工作人員進行初步挑選后分區存放。陳洪堯說:“對于回收來的衣物,我們也不是‘一刀切’,一些比較新的衣物會單獨存放,日后可以與其他單位合作舉辦捐贈活動,讓資源實現最大化利用。”
據悉,根據廢舊商品的屬性不同,這些分揀出來的物品也將分類奔赴“下一站”,泡沫箱可以在回收網點進行粗加工,壓縮成塊后直接送往泡沫加工廠實現二次利用。鋁合金、硬紙板、舊電器等則統一運送到市區再生資源分揀集散中心,進行挑選、破碎、切割、打包等加工處理,更好發揮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價值。
“6+23”布點,打造覆蓋市本級的回收網絡
創建“無廢城市”,落腳點在城市面貌與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農翔路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的打造,有助于“無廢”概念真正照進現實。
近年來,我市不斷健全完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在市生態創建辦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嘉源集團所屬嘉興市廢舊商品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整體布局規劃,在南湖區、秀洲區、經開區現有3個分揀集散中心基礎上,在各鎮(街道)選址布點,謀劃再造6個分揀集散中心和23個回收網點,建立多層次、多品種、全覆蓋的回收網絡。
截至目前,市本級廢舊商品回收體系“6+23”選址工作已經完成,各個點位的設計和建設工作正穩步推進中。除了已經試營業的農翔路示范點外,位于嘉興水果市場附近的市場路示范點也將于近期試營業。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市本級廢舊商品回收體系更具有嘉興辨識度,經過主流媒體平臺公開征集、專家評審,市本級廢舊商品回收體系還有了一個朗朗上口、寓意深遠的名字——“嘉家收”。
“嘉家收”既表達了“廢舊商品家家都有、家家都收”的理念,又體現“嘉興廢舊商品回收體系整體一家”的概念,拉近買方、賣方距離,營造親如一家的氛圍。
接下來,“6+23”回收體系將結合嘉興實際情況,打造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嘉興模式”,依托精準布點、智能回收、智慧物流,向前延伸至居民家中,向后延伸至利廢企業,真正實現“政府+市場”機制,應收盡收,打通“生活垃圾網絡”和“再生資源網絡”,加快推進“兩網融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