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新昌縣七星街道楊梅山村楊梅基地的2800畝楊梅快熟了。近年來,當地通過垃圾分類收集易腐垃圾,并經機械微生物發酵處理后,利用陽光堆肥,將垃圾轉化為綠色有機肥料。在楊梅樹茁壯成長的同時,鄉村面貌也有了顯著的改善。
去年5月1日,《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行。一年來,紹興市積極構建分類“投、收、運、處”及源頭減量五大體系,強化數字賦能,扎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探索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創新舉措,持續優化城鄉人居環境。
為了更好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落地生根,上虞區東關街道凌江村以“綠幣”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家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與此同時,“智能化”改造也讓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更加精準??聵騾^楊汛橋街道竹園童村在全省首創智能垃圾分類,每天早晚,垃圾分類收集員都會駕駛裝有智能感應秤的垃圾收集車,忙碌地穿梭在村民房前屋后,對每家每戶的垃圾自動識別、自動稱重。而廢紙、廢金屬等可回收物全面回收,實現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如今,凌江村、竹園童村“顏值”提高了,村莊環境變美了,展現出一幅清麗秀美的鄉村圖景。這樣的場景,在全市各地鄉村遍地開花,許多鄉村走上了一條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在城市小區,垃圾分類更具科技范兒。今年以來,越城區已有100個小區換上了定時定點智能化環保小屋,成為垃圾分類數字化治理試點小區。
《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一年來,紹興市不斷強化垃圾分類數字賦能,開創垃圾分類數字化治理新模式。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紹興市已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綜合管理平臺,構建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動態化、可追溯的分類監管體系。去年初以來,我市已在全市1011個小區、213條商業街推廣“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在全市103個鎮街開展市級“達標鎮街”創建工作,在全市開展高標準小區、示范機關、示范片區創建,通過示范帶動、創建推動,進一步強化投放管理。目前紹興已累計創建省級示范小區224個、示范片區14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9.69%;資源化利用率達100%;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回收利用率達60.44%;生活垃圾增長率為-4.97%。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