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生態美·產業興·文化昌

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見聞

發布時間:2022-06-10 09:40:24 來源:新華社 記者 李思遠 周凱 汪海月 馬姝瑞

  大圖:5月31日,魚類“救護船”在長江重慶江津段試航巡江。小圖:5月31日,在重慶市江津區米幫沱碼頭魚類“救護船”啟用儀式現場,工作人員將珍貴瀕危魚類從馴化池中放流長江。           均為新華社發(吳京烝攝)

  “微笑天使”江豚等珍稀生物回來了,煙囪林立的化工廠整治了,“灰頭土臉”的砂碼頭消失了……步入仲夏,長江兩岸成為沿線居民休閑健身納涼的好去處。漫步江邊,戲水江畔,只見江水澄碧、草木蔥蘢。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以來,在長江上游重慶、中游武漢和下游南京,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召開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他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6月8日在四川省宜賓市考察時強調,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一幅生態優美、產業興旺、文化昌盛的畫卷正沿著長江徐徐展開。

  “魚翔淺底”實現治江歷史性轉變

  “我們在做科研調查時,過去跑了很多江段都撈不到長江鱘,現在一網下去,有時能撈到好幾條長江鱘。”

  長期從事珍稀魚類保護研究的西南大學水產學院教授姚維志興奮地說,長江禁漁以及長江保護法的實施,減少了人類活動對長江鱘的干擾,保護效果十分明顯,“這個珍稀魚類能保住,不會滅絕了!我們正在尋找適合長江鱘產卵的場地,讓長江鱘能夠自然繁育。”

  在重慶市萬州區的三峽庫區珍稀魚類馴養基地,一條條長江鱘在江水中暢游。大的長江鱘身長一米多,甩動尾巴時激起朵朵水花。萬州區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顏忠說,目前基地已經成功儲備長江鱘親本100多條,并對長江鱘人工繁殖進行攻關,通過增殖放流,有望增加它們的種群數量。

  同為長江生態健康指示物種的江豚也不再難覓蹤影。在湖南岳陽、湖北宜昌、安徽馬鞍山、江蘇揚州……昔日幾近絕跡的江豚近年頻頻現身,成為長江沿線一景。

  “巡江的時候,經常可以見到一團團新出生的小魚苗,數量眾多。”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園長江邊,長江航運公安局民警嚴謹對記者說:“市區濱江一帶,時常能看到江豚一家捕食和嬉戲。長江水生生物數量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

  在安徽省安慶市,由上岸漁民組成的江豚巡護隊正沿著長江開展巡護工作,隨著巡護船在水面蕩起層層波浪,不時能看到江豚躍出水面。安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江安慶段江豚數量已上升到180頭至200頭。

  “魚翔淺底”成為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生動注腳,母親河煥發新顏。這在幾年前難以想象。那時,經過長期大開發大建設,“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

  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指引下,長江岸線綜合整治攻堅,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綠色轉型,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制定頒布長江保護法……生態保護攻堅戰在長江沿線打響。

  人不負江河,江河定不負人。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繼2020年之后,長江干流水質2021年再次全線年均值達到Ⅱ類,長江流域水質優良的國控斷面比例也提升為97.1%,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

  區域協調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馬鞍山和南京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不僅是道路、城建等基礎設施是一體規劃,產業協同、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也更接近‘無縫銜接’,企業在這里就像在南京一樣!”南京騰亞實業集團馬鞍山項目現場負責人易新玉說。

  位于馬鞍山市與南京市交界的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內,騰亞環境控制智能裝備制造及產業鏈配套項目建設正酣。這是騰亞實業集團在安徽馬鞍山落下的“第二子”,有望年底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稅收1億元。

  馬鞍山、南京全部毗鄰片區實現跨界一體化發展全覆蓋,多個項目建設不斷加速。馬鞍山市發改委區域合作辦公室主任黃嵬說,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不僅優化了馬鞍山生態環境,還促使馬鞍山開展上下游協作,繼續答好制造業轉型升級這一道老工業城市的必答題。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種種不利影響,有“中國光谷”之稱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連續實現逆勢增長:2022年一季度,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38.6億元、同比增長8.1%,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7%……

  “這得益于長江經濟帶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勇強說,依托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和在產業鏈上的核心地位,目前的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正與重慶、合肥等城市攜手,打造新型顯示產業集聚發展區。

  長江黃金水道西端的重慶果園港,一艘艘滾裝船、一列列火車陸續抵達,“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在這里無縫連接。

  “國內的機械設備、汽摩產品、電子產品等搭乘中歐班列、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運往中亞、歐洲和東南亞;國外的礦石、農產品、機電設備等抵達果園港后,再沿長江分撥至全國。”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處在開放前沿的重慶,吸引全球資本、區域總部紛至沓來,本地汽車、電子、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加快補鏈成群。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三一集團西南首個智能化“燈塔工廠”里,約17分鐘就能下線一臺大型挖掘機。“項目落戶重慶,不僅輻射西南市場,還能開拓歐洲、東南亞等海外市場。”三一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山水人城和諧相融

  端午假日期間,一場小雨過后,湖北省秭歸縣屈原鎮樂平里屈原廟前的空地上,長板凳、塑料凳交叉擺放,130多名農民詩人圍坐在樹下,舉行今年的端午詩會。舞臺的簡陋,絲毫沒有影響大家的興致,扎根泥土的農民詩人紛紛登場亮相,楚地原始唱腔在屈原廟上空回蕩……

  扛過沙袋,做過皮鞋,進過工廠,47歲的農民詩人譚家臣今年專門創作兩首詩歌感懷端午。據他介紹,多年來,每逢端午,詩社社員們會回到樂平里屈原廟前,以楚辭原生態的詠嘆調,亮出自己的詩歌來懷念屈原。

  作為屈原故里,宜昌讓屈原文化融入城市肌理。漫步城市街巷,屈原文化的印跡散布其間。

  江水不止,文脈不息。

  在保護和傳承的同時,長江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正在加速。從湖北博物館的文物甜點受到追捧,到沿江多地工業遺址成為“網紅”打卡點,再到黃梅戲等非遺短視頻屢屢在網上成為爆款……長江文化資源正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標簽:長江;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長江流域責任編輯:仲瑤卿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