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華水再次提質。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2021年,金華市交接斷面水質在Ⅱ類及以上的數量、水質類別超過功能區考核要求的數量各增加1個,城市水質指數位次提升、指數削減幅度均排名全省第一。
在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看來,金華水質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流域水質生態補償。連續3輪補償助力我市江河干流斷面水質連續5年100%達標,連續7年奪得“大禹鼎”。
2016年,金華市實施全國首個市縣兩級“雙向補償”流域水質考核獎懲制度,將縣(市、區)25個交接斷面全部納入考核范圍。市一級對縣一級實施考核,獎“好水”,罰“差水”。2018年,我市制定實施新的補償辦法與細則,市一級對縣一級“縱向”監管,變成上下游屬地縣(市、區)之間的“橫向較勁”,構建上下游共治共享流域治理新格局,推動干流斷面水質長期穩定達標。
隨著治水進入穩達標、提類別新階段,2021年,頒布實施新的補償辦法和補償細則,開啟第三輪流域水質生態補償。新的補償機制水質監測更加科學嚴謹,水質不斷向好的考核導向更清晰,加大了縣(市、區)之間的獎補資金占比,致力進一步激發縣(市、區)積極性,推動斷面水質達標穩定、類別提升。
新近出爐的2021年度流域水質生態補償資金核算結果顯示,全市流域補償獎懲合同金額為1350萬元,較2020年增加35%。其中,縣(市、區)之間補償1100萬元,市財政與縣(市、區)政府之間補償250萬元。
由于第三輪流域水質生態補償將水質監測從關注氨氮、總磷、高錳酸鹽、超標最嚴重污染因子4項,變為關注氨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pH值、溶解氧、濁度等6項,并由手工監測轉變為在線動態監測(每4小時一次),以波動范圍10%作為水質改善和變差的限值,反映水質變化更靈敏。比如,2020年,東陽方塘斷面水質波動超出限值,需賠償下游義烏100萬元;2021年由于水質改善,東陽則收到義烏補償100萬元。2021年,武義焦巖橋斷面作為全市唯一超標的交接斷面,需賠償下游婺城區、金東區、金華開發區共計200萬元,而2020年則是三地補償給武義100萬元。資金一進一出,獎罰靈敏轉換,讓縣(市、區)政府穩水質、提類別責任感進一步增強。今年1—5月,武義出境斷面水質明顯改善。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