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三歸濕地鳥瞰圖。 章建輝攝
綠草、流水,澄澈的湖水與碧藍的天空相映照……5月的浙江省遂昌縣三歸濕地儼然是一幅青山環抱、滿目皆翠的美麗山水畫卷。蘆葦隨風搖曳,夾雜著陣陣花香的微風輕拂草浪,節日期間,這里成為遂昌熱門的 “打卡地”,露營、野炊、嬉戲等活動吸引著游客絡繹不絕,日接待量已突破1500人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塊風景秀麗的景點,6年前還是一處“臟亂差”的大型制砂場。
昔日“丑小鴨”經過督察整改后開始蝶變
“這里曾堆放著大量機制砂,加上雨污分流設施不完善,每到汛期總是雨水混著污水不斷外流,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當地村民告訴記者。
時間回溯到2017年12月,第一輪浙江省環境保護督察信訪交辦件指出:遂昌縣湖山鄉三歸自然村一家非法制砂場生產廢水直排湖山庫區。
據調查,制砂場名為遂昌海青砂石場,為原湖山三歸砂廠遷建,場地面積約6600平方米,使用原料為峽湖金公路改線產生的廢石和河道清淤石料,年產能為5萬噸。
“砂石場從當年9月建設并開始試生產。現場配置各類配套機械,并建設有4個廢水回收沉淀池,堆放1000立方米左右從原砂場搬運來的機制砂。砂石場存在未辦理環評審批手續的問題。”說到此事,遂昌分局副局長潘來根記憶猶新。
隨后,遂昌縣迅速將該制砂場列為重點整治項目,并借助環保督察“東風”,開展制砂場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確保全縣砂石資源開發利用更高效、開發秩序更良好、生態環境更優化。
“按照‘淘汰一批、提升一批、達標一批、復工一批’的思路,疏堵結合,讓廣大業主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對想繼續從事該行業的業主,幫助他們進入石材工業園區或進行重新選址搬遷;對于不想從業的業主,指導他們創業,最終順利完成砂場關停工作。”潘來根說。
重點整治過程中,遂昌縣堅持高起點規劃、多舉措保護,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投資2700余萬元實施三歸濕地整治建設項目,整個濕地占地面積擴大至23萬平方米,昔日的“丑小鴨”正在努力地改變自己,一幅美麗麗水的“湖山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網紅打卡地吸引市民前來游玩
三歸濕地公園位于湖山鄉湖南鎮水庫庫尾,2021年12月15日完工驗收,是遂昌目前最大的濕地公園。據專家介紹,這一濕地能對流入湖南鎮水庫的水體起到水質凈化作用。
漫步在遂昌縣湖山鄉三歸濕地,眼前是清澈的湖水,被保留下的原生態荻蘆,以及兩側寬闊的草坪,滿眼皆是清幽自然。
“再也聽不到攪拌機的轟鳴,看不到漫天的揚沙,聞不到垃圾的臭味,取而代之的是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更有人氣的全新景象。”湖山鄉三歸村黨支部書記謝春旺說。“以前這里除了砂石場,還曾經辦過養殖場,當湖水退去后,爛泥潭會有一陣陣臭味,如今臭味沒有了,濕地成為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這樣的美景,得益于麗水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各項舉措。多年來,麗水市生態環境局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清廢”四大行動,嚴格落實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不折不扣推動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信訪件整改。遂昌精準聚焦重點領域,通過立行立改、全面整改,解決一批長期想解決、未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和重大環境安全隱患。
“如果不是環保督察的要求,企業很難下定決心推倒重來。這給企業提供了提升改造良機,也為其他砂石場關停或遷出起到引領作用。”看到如今的變化,遂昌海青砂石廠負責人感慨萬千,“現在看來,當初的決心是正確的,搬遷后的砂石場,有了更好的經營環境,我相信以后生意會越做越好。”
為解決濕地周邊生態保護高標準、嚴要求與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問題,遂昌縣委托團隊編制《遂昌縣仙俠湖流域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實施方案》,核心區位于湖山鄉,方案明確生態環境治理、綠色產業開發兩大類9個依托項目。三歸濕地整治建設項目就屬于其中一個,通過碎片化的生態資源進行規模化的收儲、專業化的整合、市場化的運作,實現生態資源在開發利用、環境保護中的價值。
經過多年努力,三歸濕地面積已擴大至23萬平方米,以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也成為當下遂昌最熱門的網紅打卡地,曾經“臟亂差”的制砂場已然成為遂昌生態文化旅游的一張名片。
“生態紅利”提升村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根據EOD模式試點實施方案,在三歸濕地及其周邊采取以原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等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濕地周邊綜合開發為載體,發展生態種植業和“旅游+文創”特色旅游產業鏈。
“遂昌縣以生態環境為導向實施流域開發,將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資源、產業開發項目有機融合,將促進試點區域生態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既解決了周邊新農村發展問題,又保護了仙俠湖流域水質安全。”潘來根介紹。 據遂昌縣環境保護監測數據顯示,近3年遂昌縣烏溪江流域出境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湖庫Ⅰ類水。
三歸濕地對外開放后,湖山鄉黨委、政府在公園旁規劃了臨時攤位,供當地村民售賣飲料、水果、小吃等,助力增收致富。面對人流量激增帶來的環境衛生問題,當地村民按照每車10元的標準收取少量衛生清理費,在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為村集體經濟增加了收入。
“三歸濕地的改造,對于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提升最大的,就是環境更好了。”湖山鄉婦聯主席鄒可思說。
“三歸濕地帶來了人氣和流量,也讓村里的產業發展有了新路子,從原來的單一農業,到農家樂(民宿)第三產業萌芽。未來兩年內,我們還將在這里增添釣魚場、環湖綠道和觀景臺,進一步豐富旅游的業態、拓寬增收的渠道。”湖山鄉黨委委員林越說。
除了帶來好風景和好“錢景”之外,改造后的濕地還“隱藏”著諸多功能。它不僅是城市之“肺”,是人造“氧吧”,還是下游的天然“凈水機”,能夠對流入的水體起到凈化的作用,更將成為遂昌縣持續擦亮生態底色的典型樣板。
“綠水青山、藍天白云,既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更是關乎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麗水市生態環境局遂昌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重視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提升工作,積極開展流域綜合治理保護修復和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工作,為建設和美共富現代化遂昌家園夯實生態根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