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一只只“神話之鳥”,至少在五座城市,成了“最靚的仔”——
5月21日,在寧波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次性發現86只,創下全球觀測紀錄;
3月25日,在福建閩江河口濕地,發現12只。過去多年,它們來中國,第一個落腳點就在此;
……
廈門、福州、溫州、臺州、寧波,這五個“神話之鳥”遷徙驛站上的人們,在2022年的暮春,將對生物多樣性關注的目光,聚焦到有著“鳥類大熊貓”之譽的中華鳳頭燕鷗上來。
這個因極為罕見、蹤跡神秘被稱為“神話之鳥”的物種,一度消失在人們視野里長達63年,經過近10年的保護,而今全球數量已從不到50只增至150只左右。
這其中,近六成在寧波、近九成在浙江棲息繁育。
每年秋天,它們從寧波、舟山出發,一路向南,臺州、溫州、廈門、珠海……約半個月時間,飛越幾千公里,最終抵達東南亞越冬。
次年春夏之交,它們陸續從原路返回寧波象山等地。
本月中旬,和中華鳳頭燕鷗混群遷徙生活的大鳳頭燕鷗,背著在寧波安裝的定位系統,陸續抵達寧波。“神話之鳥”也陸續回家。
5月12日,寧波日報、甬派、中國寧波網的報道,引起了國內主流媒體的關注——
僅在寧波,就有百萬網友圍觀這群“游子”回家。人民日報、澎湃新聞、天目新聞等客戶端,人民網、浙江在線以及騰訊網、搜狐網等紛紛轉載。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前夕,寧波日報、甬派、中國寧波網,臺州日報全媒體中心,溫州都市報新媒體,福州日報、福州新聞網,廈門晚報新媒體,實地探訪鳥類棲息地,實時發回融媒體報道,講述人與鳥類和諧相處的故事。
昨天,五城媒體共發倡議,呼吁大家,從我做起,共同護航“鳥中大熊貓”,愛鳥護鳥,自覺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綠水青山、鳥語花香的家園!
“我們很高興有這么多人關注‘神話之鳥’、關注自然生態,讓我們的團隊還有志愿者不再感到孤單,覺得駐守孤島守護有了更多的價值和意義。”每年都要駐島幾個月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工作人員嚴志文看到報道后說。
“象山縣從2013年開始‘神話之鳥’繁殖種群招引和恢復監測項目,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們欣喜地見到它們的數量逐年增長,現在韭山列島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地,也成為越來越多物種共同的家園。”象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高岷說,作為“娘家人”,很高興看到五城聯動關注“神話之鳥”的報道,很認可五城共同發出的倡議,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響應倡議,從身邊小事做起,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共同建設更加美麗和諧的大家園。
“倡議非常好,為五城媒體點贊。”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館員、杭州市鳥類與生態研究會理事長、浙江野鳥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范忠勇說,中華鳳頭燕鷗是一種遷徙性候鳥,對它的保護,需要繁殖地、中轉地、越冬地聯合起來共同守護,希望今后有更多城市加入保護行列,同時開展更多國際合作,共同守護彌足珍貴的“神話之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