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浙江省臨安市天目山鎮對石村種糧大戶在揀拾農田里的廢棄農藥瓶、農藥袋,歸集后就近送到回收點。 人民圖片網供圖
專家建議,治理新污染物,需進一步規范農藥、抗生素、消毒產品、塑料制品等產品的使用和市場行為。
如何開展新污染物環境風險評估?
——專訪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風險損害鑒定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於方
新污染物的來源廣泛、種類繁多,伴隨檢測技術進步,更多的新污染物將被進一步“認識”。如果對新污染物實施全生命周期管控措施,那么不僅會給技術帶來挑戰,也勢必會帶來過高的經濟社會成本。因此,新污染物的治理需要解決“現階段該管什么”的問題。
確定現階段該優先管控哪些新污染物,開展環境風險評估是重要一環。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風險損害鑒定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於方。
新污染物治理應該按篩、評、控三個步驟開展
於方介紹,“新污染物治理要把握精準性、科學性,應該按篩、評、控3個步驟開展。先篩查出環境和健康危害性大、用途分散、環境介質頻繁檢出、生產使用量大的化學物質,然后分階段、分優先級持續開展科學的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從數萬種化學物質中精準圈定當前階段環境風險較大的新污染物。同時,要開展管控措施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社會影響評估,將具備管控條件、環境經濟社會綜合效益可行的,列入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實施全生命周期管控措施。”
新污染物的生態環境風險評估需要“歷經”3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對污染物進行危害評估,主要包括危害識別和危害表征。危害識別,就是根據體內實驗、體外實驗、計算毒理以及(定量)構效關系等科學數據和文獻信息,先識別化學物質的生態和健康毒性效應及其作用模式或機制。然后基于危害識別的結果,建立化學物質暴露與有害效應之間的劑量-反應(效應)關系,推導毒性參數,也就是危害表征?!膘斗秸f道。
“第二步需要進行的是暴露評估?!膘斗浇忉尩溃氨┞对u估基于環境中的實測數據或模型估算化學物質對環境介質預測暴露濃度,根據暴露途徑和暴露參數,采用暴露模型估算化學物質對生物受體的暴露量?!?/p>
對于最后一步的風險表征環節,於方解釋,“這一環節是在化學物質環境危害評估及暴露評估基礎上,分析判別化學物質對生態環境造成的風險程度??刹捎蔑L險矩陣、綜合指數評價等方法定性描述風險大小,或通過比較化學物質暴露水平與預測無效應濃度的關系,定量評估風險大小。”
對于新污染物來說,是否已經形成較成熟的生態環境風險評估系統?於方告訴記者,“目前仍需重點加強危害識別環節中化學物質生態和健康毒性效應的基礎科研,包括體內外實驗和計算毒理研究,研發暴露評估環節中新型污染物的環境監測方法等。”
各地需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
對于新污染物的治理,於方認為部門和地方的工作重點應各有側重。
於方表示,新污染物治理涉及環節多、行業泛、領域廣,需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生態環境部門主要承擔篩查、評估和環境介質綜合管控和末端治理的任務,源頭和過程管控則更需要其他部門齊抓共管。
如何從供給、需求方面“兩手抓”?“一方面,加快供給側減排,優化石化、化工、橡膠、樹脂、涂料、紡織印染、農藥等重點行業產業布局,落實禁止、限制措施,淘汰涉新污染物落后產能,推動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另一方面,加強需求側倒逼,制定和完善玩具、化妝品、洗滌用品、電子電器、紡織品等消費產品標準,明確新污染物的含量限制要求,鼓勵和推動綠色消費,進一步規范前述消費產品及農藥、抗生素、消毒產品、塑料制品等產品的使用和市場行為。”於方說道。
此外,於方建議,“新污染物治理需要深入產業鏈最前端和最終端,在地方扎根落地,形成由中央到地方的全國聯動機制。各地應結合本轄區特點,制定新污染物治理實施方案,在落實國家任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開展本轄區‘篩、評、控’工作,在重點流域、重點行業分布區、重要受體敏感區先行先試,開展調查、監測、評估和精準政策制定等管理模式,以及替代、減排、固廢處置、污染場地修復等工程技術示范。”
對新污染物如何進行環境調查監測?
——專訪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主任黃業茹、污染調查評估研究室主任杜兵
新污染物的環境調查監測工作具體包括什么?環境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進展如何?2022年度調查試點環境監測工作安排又是什么?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主任黃業茹、污染調查評估研究室主任杜兵。
將以長江流域為重點,開展新污染物環境監測
2021年,生態環境部組織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以下簡稱分測中心)開展了新污染物調查試點環境監測工作。
黃業茹介紹,“我們陸續開展了新污染物調查試點環境監測方案研究,新污染物調查點位網絡優化研究,新污染物調查技術規范研發等工作,并在長江流域重慶段、武漢段等區域,開展了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的全技術流程驗證工作。同時,分測中心參與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和《“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有關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相關內容的編寫?!?/p>
那么,2022年度調查試點環境監測工作有什么打算?黃業茹表示,“今年,在生態環境部有關業務司局領導和組織下,分測中心作為技術牽頭單位,將會同生態環境系統內十余家有關單位,計劃以長江流域為重點,兼顧海洋和背景點位,開展國家層面的新污染物調查試點環境監測。同時,我們將研究編制關于加強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加強對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地方事權的工作指導。積極開展對地方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政策咨詢、管理支撐、技術指導和服務?!?/p>
分類管理,加強環境調查監測數據共享
調查監測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的支撐,在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研究方面,分測中心做了哪些工作?
“目前,新污染物治理行動環境監測需求已全面梳理完畢?!秉S業茹介紹,具體包括打通非靶向篩查技術流程,與全球多個主要質譜儀器廠商深度合作,提出新污染物監測技術規程一攬子技術解決方案,提出初步構建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的工作建議。
“在新污染物環境監測技術規程方面,我們開發了烷基酚與雙酚A、抗生素、全氟化合物、VOC類以及新增列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重點新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完成基于高分辨質譜和廣譜低損前處理技術的高通量篩查與準定量方法,形成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系列作業指導書建議。以期實現國家層面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數據區域可比、歷史可溯目標。”杜兵說道。
由于技術新、成本高,新污染物環境監測工作基礎較為薄弱,尚無系統的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數據。對于加強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的數據共享,強化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支撐方面,黃業茹表示,下一步,分測中心將按照分類管理思路,開展不同類型數據共享及使用辦法和技術要求研究。
黃業茹建議,在生態環境部的組織協調下,應逐步推動相關科研機構新污染物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機制的形成,并制定相關技術規范明確共享數據的質量要求,制定一些措施辦法,如通過對相關機構頒發應用證明文件等方式來鼓勵相關機構將新污染物高質量監測數據上傳平臺。同時,引導生態環境系統內外力量使用國家新污染物調查系列監測技術規范,將滿足要求的數據用于新污染物評估工作。推動形成以國家為主導,多方力量參與的新污染物調查監測數據綜合集成利用格局,達到精準有效識別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區域及來源,集約高效動態掌握全國新污染物分布,基本摸清新污染物底數的目標。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