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湖州3月30日訊(記者 葉詩蕾 王世琪)3月30日,湖州市成立新時代生態文明國際交流中心,與省生態環境廳簽署共推湖州市綠色低碳共富示范市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林碳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綠色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分別與湖州市相關部門簽訂合作協議。
當天,湖州市還在新時代湖州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會上發布了“綠色低碳共富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加快打造綠色低碳共富綜合改革試驗區和生態價值轉化高地、低碳技術創新高地、綠色智造變革高地、生態富民共享高地、生態文明傳播高地等“一區五高地”,努力走好綠色低碳共富的生態文明新路。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湖州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綠色、低碳、共富是湖州走好生態文明新路的關鍵詞,用系統理念解鎖生態文明的‘前端密碼’,力爭通過3年時間把湖州建設成為綠色低碳的先行標桿、美麗中國的展示窗口、生態文明的國際典范。”湖州市委書記王綱表示。
根據方案,湖州要在GEP核算應用、生態資源轉化平臺、竹林碳匯收儲交易等好做法上,大膽探索實踐,著力破解生態產品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難的問題,打造生態價值轉化高地。近年來,湖州在全省率先探索打造生態資源轉化平臺體系,積極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涌現出農場經濟“魯家模式”、現代農業“星光模式”等一批特色轉化模式,湖州百姓在“兩山”這座富礦中普遍收獲了“真金白銀”。2021年,湖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7983元和41303元,收入比為1.65∶1,城鄉差距遠低于全省、全國水平。
正在建設中的西塞科學谷,23幢小型科研院所用房和5幢中型科研院所用房即將完工。這是湖州“五谷豐登”規劃中一“谷”的建設新貌。截至今年2月底,各大“創谷”已完成簽約項目45個、總投資103億元,其中重點科研項目15個、總投資43.23億元。接下來,湖州將以“五谷豐登”規劃為抓手,大力發展以綠色低碳技術為重點的“創谷經濟”,將高端產業、創新流量更多從摩天大樓導流到綠水青山,打造低碳技術創新高地。
生態環境亦是生產力。湖州多年來實施最為嚴厲的環境保護制度,淘汰落后產能、關停礦山企業的同時,在全國率先探索河長制、GEP考核等機制,推進制造業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眼下,一個“碳效碼”成為綠色工廠、“畝均論英雄”等評價體系的新標尺。
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的應用,為湖州制造業植入了新的“內核”。2021年,該市位列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29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居全省第四;當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5%,增幅居全省第二。此次方案發布后,湖州將加快打造綠色智造變革高地,以數字化改革撬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建設全國綠色智造名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