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鳳頭燕鷗。(楊忠華 攝)
昨天是第九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說起野生動植物保護,很多人會想起去年刷屏的云南亞洲象群。象群北移南歸途中的一幕幕感人場景,溫暖了全球,成為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范例。
東海之濱的寧波,為了守護野生動植物,無數人也在默默付出。記者昨天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通過多措并舉的保護,寧波目前有野生植物2183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5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中華水韭、南方紅豆杉、銀縷梅、象鼻蘭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金錢松等47種。
另外,我市有陸生脊椎動物546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有7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云豹、黑麂、黑臉琵鷺、穿山甲、鎮海棘螈、中華鳳頭燕鷗等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河麂、鴛鴦等63種。
對非法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
一名動物保護協會的相關負責人曾經憤憤不平地告訴記者:“有的人,打著保護的名號,想弄幾只野鳥吃吃,反正又沒人知道。”
對于這樣的行為,寧波堅決“Say No”。“通過部門協調聯動,全面禁止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是我們近些年一直在做的事。”這名負責人說。2020年初,我市建立了野生動物保護管控協同機制,多部門攜手,斬斷非法“獵捕、運輸、銷售、購買、食用”的利益鏈條,筑牢野生動物保護安全網。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全市共辦理野生動物刑事案件36起,其中非法狩獵30起、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5起、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1起。去年,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638人次,檢查人工繁育場22家、市場124處、餐飲場所656家,查處行政案件1起,移交刑事案件2起,清網91張,收繳野生動物9只(條),開展候鳥護飛行動19次、野外巡查465人次。
讓更多瀕危“小可愛”平安上岸
在北侖九峰山森林公園鎮海棘螈保護區,平靜的凈水塘邊,生活著外觀看似壁虎的“小可愛”——鎮海棘螈。這些看似不起眼且離我們生活有點遠的“小可愛”,被世界自然保護組織評定為瀕危物種,寧波是全國唯一發現這一物種的分布點。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政府部門聯合高校師生、普通民眾開啟了一輪又一輪曠日持久的守護。在九峰山繁茂寂靜的森林里,通過人工繁育項目,鎮海棘螈迎來新生。
通過科技攻關、構建野生動物棲息地監測評估體系,越來越多的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在寧波得到挽救。借助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浙江師范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專業團隊的力量,我市實施了中華鳳頭燕鷗、鎮海棘螈2個旗艦性珍稀瀕危物種搶救保護工程。目前,鎮海棘螈野外保持150尾幼體,種群瀕危狀況緩解;世界極度瀕危物種中華鳳頭燕鷗在象山韭山列島得到保護,整體數量穩定在84只。我市還設立了杭州灣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每年對3萬多只包括世界瀕危物種黑嘴鷗、黑臉琵鷺和卷羽鵜鶘在內的鳥類進行監測和評估。
積極實施野生動物救護和疫源疫病監測預警。我市有4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14個野生動物保護小區疫源疫病監測點,形成了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網絡與監測體系。全市10個區(縣、市)均建立了野生動物救護站點,去年共救護野生動物631只(條)。
筑起一道生態保護的綠色屏障
“保護野生動植物,也是守護生物多樣之美、守護自然之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為此,我市首先構筑起一道堅固的生態保護屏障。目前,我市已建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28處,類型涉及森林、濕地、海洋等,總面積達到1083平方公里。此外,我市還在典型生態區建立了19處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小區,為全市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供了有益補充。
自然保護地劃定之后,加強森林濕地的保護修復也必不可少。這些年,寧波在這方面沒少下功夫。“十三五”至今,我市累計綠化造林13.86萬畝,共建成生態公益林399.24萬畝,補償標準全省最高。
功夫之外見真章。如今,我市的杭州灣濕地公園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觀鳥天堂”。目前,杭州灣濕地公園已發現鳥類303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鳥類有62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受威脅鳥類名錄的有21種,生物種類日趨豐富。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