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紹興“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企業進一步創新機制,不斷在城市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方面探索實現新的突破,位于平水鎮的大塢岙垃圾填埋場也由此迎來了“新生”。
日前, 由紹興市政府統籌安排、市公用集團所屬環境產業公司承建的大塢岙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已于2019年年底進場動工,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是填埋處理設施實現環境保護的最終環節,更是創建“無廢城市”中實現固廢前后端協同處置的必然要求。該項目工程的推進實施,將改善填埋場周邊環境、減少垃圾填埋產生的次生污染,確保填埋堆體穩定、安全。根據規劃,該項目建設周期為兩年,計劃于2021年底前完工。屆時,大塢岙垃圾填埋場將在庫區種植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生態景觀植物,整個填埋場將披上綠色的“外衣”。
另一方面,該項目的實施也將進一步解決我市生態環境領域存在的部分突出問題,切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大塢岙垃圾填埋場于1991年開工建設,于1993年投入運行,主要接收越城區、柯橋區的城市生活垃圾,設計總庫容540萬立方米。2017年,為貫徹落實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填埋場進行多次整治,且隨著我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終端設施的不斷完善,填埋場于2018年7月份停止接收原生生活垃圾,僅作為城市應急填埋區備用。
項目建設完畢后,大塢岙垃圾填埋場仍將保留約60萬立方米的填埋庫容,專供越城、柯橋兩區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的應急填埋。需要注意的是,為確保堆體穩定、安全,承建公司已與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在工藝方面,該項目通過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封場和景觀綠化工程、庫區整形、滲濾液及臭氣控制工程、環境監測等配套工程等多個方面內容的實施,采用垂直帷幕灌漿等成套工藝技術,對庫區周邊進行隔斷,提升修復效果。
“確保在最短時間內消除大塢岙垃圾填埋場的環境污染隱患,防止垃圾場的滲濾液污染周邊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活環境的需求,滿足后續城鎮發展的需求,最終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總體目標。” 市環境產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