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4日,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天下著毛毛細雨,海鹽縣北團村的村民們早早聚集在村口,焦急地等待著,隨著汽車緩緩駛來,人群頓時沸騰起來。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到北團村,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調研宣講。那一天,雖然只有短短幾小時,北團村村民卻記了十幾年 。
“今天是1月4日,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大家辛苦了。”從汽車上下來,習近平同志就問候大家。隨后他頂風冒雨,深入鄉村,走進農戶,慰問廣大基層干部和群眾,每到一處都與村民親切交談,陣陣歡聲笑語充滿整個村莊。
習近平同志說,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全面的目標,不僅僅是造幾幢漂亮房子、修幾條寬敞馬路,而是要全面推進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同時,他也勉勵大家要一起努力做好新農村建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當好示范。
諄諄囑托猶在耳畔,字字千鈞鞭策前行。這一囑托一直激勵著北團村乃至整個海鹽縣,成為海鹽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
北團村老黨員莫社良,永遠都會記得2006年1月4日那個普通又特殊的日子。他回憶說:“習近平同志走后,北團村黨員干部與村民們毫不懈怠,積極投身北團村新農村建設。短短一年時間,村里家家戶戶就通上了自來水,近3米寬的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門口。”
這幾年,北團村更是跳出村域發展,以抱團發展的方式實現資產升級換代,大大提升了村民生活質量。眼下,北團村又在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工程,計劃與周邊美麗鄉村精品區塊進行串聯,建成后,該區域將成為海鹽第一個規模性的鄉村振興示范區。
“三農”歷來是海鹽的一張“金名片”,長期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早在1963年春季,澉浦公社(現澉浦鎮)鳳凰山下,一支由10名平均年齡不滿20歲的回鄉女知識青年組成的科學實驗小組正式成立,通過科學的植棉方法,頭一年種棉花,她們就創造了畝產皮棉177.3斤的紀錄,比全縣棉花平均畝產量高出一倍。當地人親切地稱呼她們為“鳳凰山下十姑娘”。
后來,實驗小組組員更換過4批,前后有28名姑娘參加,1963年至1976年間共種植棉花試驗田86.6畝,皮棉平均畝產148.8斤,比同期普通棉田的產量高出79.5%,還曾創下皮棉畝產204斤的全國棉花畝產紀錄。
從“鳳凰山下十姑娘”到當好“三個示范”的殷切期望,多年來,海鹽始終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目標,持續深化農村體制機制改革,堅持不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不斷做強做精現代農業,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推動了農業農村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2017年,海鹽農業增加值實現21.5億元,增速為3%,居全市首位;2018年,海鹽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590元,增速保持連續11年不低于城鎮;2019年,海鹽現代農業綜合發展指數躍升至全省第9位……如今,借助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海鹽譜寫著新一輪“鄉村巨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海鹽有基礎、有條件、也有責任繼續走在前列、當好示范。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我們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進一步推動‘三農’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海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金勝華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