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6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南蘇)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如今,紹興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通過小城鎮的載體落地生花,一個個舊貌換新顏的小城鎮猶如一幅幅妙筆丹青,正徐徐展現在稽山大地上。
自2016年底開啟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后,紹興圍繞“全面達標、全省領先”的總目標,以整治全域環境、推進民生項目、凸顯人文特質、培育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為重點,高質量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截至2018年底,紹興108個小城鎮全部通過省級考核驗收,成為全省第一批全部考核通過的地級市,其中諸暨市已于2018年8月率先全部通過,成為全省第一批全部通過的區(縣、市)。
紹興跳出“就整治而整治”的思維局限,始終秉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全局謀劃,注重內外兼修,深挖特色、人文底蘊,并以實現鄉村有機融入城鎮發展大框架為著力點和突破口,著眼完善城鎮功能,推動城鄉深層次統籌,增加小城鎮集聚、輻射功能,為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全面振興打好前頭仗。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紹興充分踐行以民生導向為先,力避只重工程項目建設的認識誤區,將整治重心放在環境衛生、城鎮秩序、鄉容鎮貌的全域提升上,大力提高城鎮百姓的舒適感、獲得感、幸福感。
伴隨著整治行動的深入進行,共識在凝聚,方向在明晰,重點在顯現。但是整治工作任重道遠,絕不能掉以輕心,紹興始終將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放在工作之重。
紹興市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招聘專業團隊開展獨立巡查測評,有效解決紹興市整治辦人員不足、技術手段落后、統計分析不夠精準等問題。與此同時,建立健全及時發現、及時處置、客觀評價、督查考核的工作機制,對小城鎮長效管理進行了有益探索。對第三方提交的問題清單,市整治辦按一定比例進行抽樣復核,確保結果真實可靠。經抽檢核實后,市整治辦下發問題清單,督促屬地限期整改,并通過隨機抽查的方式,核查整改落實情況,確保問題及時整改到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收官之年,亦是美麗城鎮建設的開局之年。心中有民,腳下就有動力;心中有責,肩上就有擔當。一顆顆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讓美麗城鎮建設有了更高的思想起點、不竭的實干動力。
今年,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基礎上,紹興市著眼小城鎮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圍繞“環境美、生活美、產業美、人文美和治理美”的目標,實施“十鎮示范,百鎮美麗”工程,提前啟動美麗城鎮建設,努力打造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美麗城鎮紹興樣板。
紹興制訂了美麗城鎮示范創建三年(2020~2022年)計劃,確立“1050”目標,力爭到2020年,有10個鄉鎮率先完成省首批美麗城鎮示范創建;到2022年,有50個鄉鎮完成美麗城鎮示范創建。目前,全市已有19個鄉鎮(街道)申報創建第一批示范美麗城鎮,并著手啟動規劃建設,各區、縣(市)已將項目建設列入2019年政府項目投資計劃,如越城區東浦街道、柯橋區安昌街道、諸暨市楓橋鎮等均根據自然生態基底、歷史文化基礎、產業分布情況、教育醫療條件、配套設施分布等情況,統籌實施美麗城鎮建設。
立足當下,“1050目標”規劃的是3年,面向的卻是百年。
小鎮迎蝶變,古城逢新春。立于新的時代,紹興必將不忘為民初心,持續集中力量、堅定信心,擼袖快干、砥礪前行,以新狀態踏上新征程,迎接并打好這場攻堅戰,高質量打造紹興美麗城鎮精品!
越城區:水韻悠然 詩意棲居
走在東浦街頭,立面改造之后粉墻黛瓦的江南建筑如詩如畫,藏書1.1萬余冊的“家門口的圖書館”飄出陣陣書香,在集紅立方黨群服務中心、“四個平臺”綜合信息指揮室、便民服務中心及商業休閑中心于一體的“東浦客廳”則是人來人往……在“黃酒發祥之地,醉美水鄉古鎮”的定位下,這一番令人沉醉不知歸處的風景,愈加散發出她醇厚的芳香。
這是東浦一景,也是越城區的縮影。
自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開啟以來,越城區以“一鎮一規劃、一鎮一特色”作為整治行動的引領,全力推進“道亂占”“車亂開”“線亂拉”“房亂建”“攤亂擺”“低散亂”治理等“五亂一低”整治,大力開展“衛生鎮”“文明鎮”兩項創建行動。截至去年年底,越城區10個鎮街全部通過省級考評,皋埠鎮、東浦街道、孫端鎮被評為省級樣板,越城區也因此位列2017年全省整治工作優秀縣(市、區)。
歷經兩年整治,一個個小鎮“脫胎換骨”、各具特色,儼然成為一道道點亮詩畫江南的美麗風景。
陶堰鎮緊緊抓住“紹興鑒湖國家濕地公園”和“東鑒湖水鄉風貌示范區”建設契機,以水為魂,生態立鎮,全面深挖自然生態人文景觀資源,致力于打造東鑒湖畔具有自身風情的小鎮;富盛鎮依托抹茶小鎮建設,集中精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投資1.6億元建設御茶村抹茶特色園、托斯卡納風情園和花田·美宿等重點項目;鑒湖街道坡塘村圍繞“詩畫山水、閑逸坡塘”的建設總目標,全面打造成為“清新坡塘”的形象定位,以“顯山露水、彰顯底蘊,完善設施、提升鄉容”為規劃理念,充分結合坡塘“山田環抱、水鄉點綴”的自然風光,強化坡塘村中心的公共服務功能,使其成為宜居、樂居的村莊……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盡管各鄉鎮街道整治成效顯著,但越城區并未因此止步,仍堅守“生產、生活、生態”相融的理念,把小城鎮作為拉動投資、促進轉型的有效載體,并且積極地探索長效管理工作,努力讓環境整治的成果成為常態,部分鄉鎮也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為其他鄉鎮提供了經驗。
越城區積極謀劃,主動出擊,于2018年、2019年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越城區小城鎮整治長效管理的通知》、《關于建立完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工作的意見》等兩個落實長效管理的文件,制定并明確越城區長效管理標準,內容包括12個方面43項要求。與此同時,越城區依托“四個平臺”有效整合基層管理資源,將小城鎮長效管理納入全區的全科網格管理,形成全區統籌推進、部門專業指導、鎮街網格落實的點線塊相結合的長效管理體系和網絡。以此不斷提升小城鎮公共服務水平和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能力,確保亂象無反彈,設施有人管,使整治成果持久長效。
比如,鑒湖街道開始全面開展蜂窩煤和秸稈焚燒整治,重點對“低散亂”企業開展集中整治,并且加快老舊車輛和燃煤鍋爐的淘汰進度,加強揚塵治理和餐飲油煙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空氣質量狀況;皋埠鎮實施網格化責任清單,建立村民舉報、黨員監督、駐村干部管理、執法中隊執法、職能部門綜合管理等多形式的巡查機制,實現城鎮規劃、基礎設施、環境衛生、街路長制、強弱電線等各類公共屬性的物件、部件和事件的長效管理;孫端鎮堅持以“四個平臺”為依托,將涉及小城鎮環境管理的人、地、物、事等要素納入網格,對“道亂占、車亂開、線亂拉、攤亂擺”等影響鎮容現象實行即查即辦,今年以來,通過“四個平臺”交辦處理事項達5400余項;馬山鎮每月定期開展一次“線亂拉”整治巡查,對集鎮區域內新增飛線,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個人)限期整改到位,逾期未整改,將新增飛線剪除,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整治5處;斗門街道進一步做好村道公路“路長制”管理工作,加大城鎮范圍內公路的有效監管,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干凈、整潔、安全、有序、美觀的公路交通環境……
千帆競發景色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內涵也有了新延伸。盡管全省“美麗城鎮”建設的發令槍尚未打響,但越城區已經先行一步,確定東浦街道作為美麗城鎮建設示范點,通過試點先行,探索符合越城實際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模式,以形成可借鑒可推廣可復制的實踐經驗,已經啟動的7大類建設工程漸漸勾勒出了當地“美麗城鎮”的未來發展輪廓。
柯橋區:淡雅水鄉 詮釋新生活
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
漫步于安昌古鎮,只見店鋪民居古色古香,傳統作坊別具特色,翻軒騎樓錯落有致,若逢一年一度的臘月風情節,只見一排排腌制好的臘肉列隊在水岸兩旁,向紛至沓來的遠方游客展現著婀娜身姿……岸上,歡笑聲吆喝聲不絕于耳,倒影中,一水清波映照出百姓的幸福生活。
安昌街道作為柯橋區北部紡織印染重鎮,民營經濟起步較早,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負擔,安昌也曾一度面臨“臟、亂、差”的尷尬境地。改變,源自2016年底啟動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安昌街道以全域整治為出發點,在充分體現“一水貫街、商貿繁盛”獨特水鄉格局的基礎上,結合曲藝文化、師爺文化、醬文化等安昌特色,打造活著的古鎮。
“家鄉變化太大了,現在生活在這里,更舒適,更幸福。”百姓盛贊之下,安昌也不負所望。下一步,安昌將以“全域景區化”為建設理念,結合“五星達標、3A爭創”和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富有安昌地域特色的優勢區域。積極發展美麗經濟,加快發展以醬文化、醬制品為主的飲食產業,和以開發民宿資源為新契機的古鎮旅游業,將安昌的“歷史人文”轉變為“生態經濟”,用美麗城鎮建設托起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不一樣的風景,卻有著相同的精彩。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細心打磨”下,一個充滿詩意的山居小鎮漸露芳容。
春賞山花爛漫,夏聆溪水潺潺,秋醉滿山紅葉,冬觀銀裝素裹。在王壇鎮,一年四季各有神韻。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王壇鎮充分體現集鎮“三山環抱、兩溪相擁”的獨特山水格局,以“路、溪”為界,確定“兩廊兩帶、四街六景”的建設框架,對部分節點進行更精致化的設計,把虞舜文化、梅文化等王壇地域人文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現如今,王壇鎮舊貌換新顏,傳統文化根脈得以延續,一年一度的梅花旅游節更是吸引了眾多游客流連忘返,王壇鎮的青山綠水正在轉化為共富惠民的重要支柱,各項環境整治以及各種節會的打造更是為王壇美麗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放眼望去,醉梅王壇、花香漓渚、活力福全、魅力錢清……一個個特色小城鎮星羅棋布,共同演繹柯橋的精彩。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整治的是環境臟、秩序亂、風貌差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關鍵小事”,也是事關城市發展的“頭等大事”。從2016年9月全省啟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以來,柯橋區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全區結合實際,以“六大專項行動”為抓手,全域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
山水無言,數據會說話。截至2018年底,柯橋區實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08個,已全部完工,全區項目計劃總投資27.63億元,已全部完成,全區12個鎮街全部順利通過省里考核驗收,其中安昌街道、齊賢街道、蘭亭街道、王壇鎮被評為省級樣板鎮。
今年是柯橋區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的長效機制管理之年,柯橋以現有的整治成果為新的起點,抓住“四大”建設戰略下杭寧一體化帶來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柯橋區干部“憑作風吃飯,靠實績說話”的優良傳統,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牢牢把握“紹興大城市建設的排頭兵、接軌滬杭都市圈的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抱著決戰決勝的決心和勇氣,對照標準,拉高標桿,積極貫徹落實長效機制管理要求。
如何長效管理?柯橋區給出良方。
柯橋區針對12個鎮街在各級“回頭看”督查中存在的各類問題,以及平時不定期暗訪中發現的道亂占、車亂開、攤亂擺等現象,督促相關鎮街開展自查自糾。此外,區整治辦專門組織9個部門的相關人員對已達標的12個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多次“回頭看”督查,形成“回頭看”專項總結報告并通報各相關鎮街落實整改。
如今,放眼柯橋,一個個小城鎮實現華麗轉身化繭成蝶,它們居住環境優美、生態環境良好,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盈滿,一個個小城鎮的綜合承載力、輻射帶動力和可持續發展力得以持續提升,它們在新型城市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雙輪驅動中的樞紐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未來,柯橋將一如既往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促進城鄉更深層次融合發展,切實增強群眾的體驗感、幸福感、獲得感,寫好美麗城鎮建設新篇章,為小城鎮建設提供柯橋樣本、柯橋探索、柯橋經驗,抱初心而不忘,執信念而有終。
上虞區:潑墨成畫 美好未來可期
“現在家鄉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交通越來越便捷,我們自然選擇返鄉創業!”百姓盛贊之下,亦道出實情。
在上虞區嶺南鄉,一場夏雨過后,一切顯得格外清新。干凈整潔的道路上,一輛輛車井然有序穿梭而過;群山環繞間,青山與碧水交融,白墻黛瓦與綠木成蔭互相點綴,漫步石階之上,聽著山泉叮咚,此心安處是吾鄉……如今,放眼望去,上虞區24個小城鎮如同嶺南鄉一樣悄然發生巨變,一幅恬靜淡雅的水鄉新圖景呈現在世人眼前。
自兩年前上虞區吹響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號角以來,上虞區秉持“以整治優環境、以整治促發展、以整治惠民生”的理念,按照體現“風韻、風格、風情、風尚”的總體思路,從各鄉鎮功能優化、形態調整和發展環境提升出發,向著補齊民生短板、改善生活環境、提升人居品質的目標邁進。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經過兩年多的攻堅,上虞小城鎮舊貌換新顏,整潔有序的道路街巷,干凈清爽的建筑立面,歷史文化和現代元素在這里交相輝映、連通彼此,產業和城鎮在這里有機融合、共生共榮……截至去年年底,上虞區24個小城鎮全部通過省級考核驗收,實現“滿堂紅”,其中9個鄉鎮、街道獲評2017年度、2018年度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上虞區被評為2018年度省級小城鎮考核優秀區。
小城鎮想要成為人們向往的幸福家園,好的規劃必不可少,小城鎮要成為企業青睞的創業熱土,好的產業不可或缺。環境整治,歸根到底是為了小城鎮的長期發展,是小城鎮轉型升級的倒逼之手。
在嶺南鄉,這里已然變成了一個集居住、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美麗集鎮,由于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吸引了鄉賢、浙商回鄉投資、經商,特別是黨員干部帶頭推動,周邊群眾積極響應,不斷帶動產業提升,有效增加居民人均收入,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鄉實現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05%;小越街道以小城鎮低散亂整治為契機,痛下決心對工業商貿產業進行結構化改造,淘汰落后產能,整治淘汰了“低散亂”作坊企業13家,淘汰4家企業的落后產能設備22項,兩年來,新引進工貿項目13只,計劃投資15.4億元,投資1個多億的科峰商貿綜合體已竣工;“謝晉故里”、千年古鎮謝塘,近年來大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五星達標 3A爭創”,鎮村面貌煥然一新,作為黃花梨之鄉,謝塘全鎮梨種植面積達3000畝,“虞生優梨”已成為謝塘的另一張金名片……
自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開啟以來,上虞治出了環境的美麗清新,贏得了百姓的稱贊和掌聲,帶來了建設發展的活力后勁,實現了一場“美麗蛻變”,成為一道資源共享、利益雙贏的時代風景。然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帶來的變化不止于此,道不盡、說不完,且整治腳步不停,繼續發力。上虞一線鐵軍積極推進各項長效管理機制有效落實,鞏固整治成果,深化成果運用,為下一步建設美麗城鎮夯實基礎。
一方面,上虞不斷加強“線亂拉”存量治理和增強管控,創新強弱電管線建設管理體制機制,事前嚴格規劃管理,事中嚴格建設管理,事后嚴格運維管理,增強信息化管理和監督執法管理;另一方面,上虞樹立城市管理新理念,發揮市場化作用,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城鎮管理,支持有資質有經驗的國有企業、專業公司承接城鎮管理任務;此外,上虞強化鎮街利用綜合執法隊伍,整合派出所、交警、城管交通等力量,開展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管理,突出“四平臺”作用,將公安交警社會監控全部接入集鎮智慧管理平臺,做到視頻監控統一指揮、統一巡查、統一維護,進一步增強平臺社會管理和服務群眾水平……
時序更替,夢想向前。從開啟新紀元到跨入新時期,從站上新的起點到進入新的時代,我們又來到一個新的時間節點。當前,美麗城鎮建設的號角已然吹響,新的征程即將開啟。翻篇歸零謀新篇、重整行裝再出發,上虞有信心寫好美麗城鎮建設新篇章,讓美麗城鎮演繹美麗蝶變,創造美好生活!
恒心如擎,托起美麗城鎮建設之翼,決心如鋼,賦予前行不竭動力,魅力上虞,美好未來可期。
諸暨市:轉身,遇見風華正茂
沿著青石板路拾級而上,兩邊古色古香的老屋一字排開,道路中央,渠水緩緩流趟,街角的大石臼中,荷葉隨風起舞。漫步南街,百年餛飩、草塔年糕糳、仁親堂藥店等“老字號”紛紛亮出新的招牌,熙熙攘攘的老街,承載著一代代人的回憶,記錄著時代變遷,也見證著草塔蝶變。
若見微,可知著。巨變之下,草塔只是諸暨全域一隅。
2016年底,諸暨市全力吹響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的號角,針對全市原26個鎮鄉(街道),全面消除臟亂差,不斷提升生產、生活、生態環境質量,加快補齊美麗城鎮建設短板。
魄力,開拓新局,魄力,亦承載擔當。
諸暨市始終堅持把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龍頭工程來抓,按照“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漂漂亮亮、長長久久”目標要求,以“千萬工程”為引領,以“一加強三整治”為重點,全力打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突破戰,推動鄉鎮(街道)環境質量全面改善,不斷增強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兩年砥礪奮進,結出累累碩果。2018年年中,諸暨成為全省首批全域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考核驗收的縣市,其中楓橋鎮、店口鎮、東白湖鎮、草塔鎮、璜山鎮、陶朱街道三都集鎮將省級樣板鎮的榮譽收入囊中。
如今,放眼暨陽大地,一個個獨具魅力的小城鎮閃動在西施故里——東白湖鎮以打造浙派民居村落為抓手,突出“東白山水、風情小鎮”理念,一個山清水秀、具有江南風情特色的小鎮展現在大家面前;楓橋鎮借助人文資源,勾勒出明清、民國經典歷史文化街區輪廓,“溪上古鎮”水墨畫卷徐徐展開,景致的不斷提升,為楓橋工業強鎮向旅游強鎮轉型奠定了基石;大唐鎮緊扣襪業產業特色,依托全球最大的襪業制造業基礎,重點規劃“智造硅谷、時尚市集、眾創空間”三大區域,把襪子的時尚元素融入小鎮景觀,打造全球唯一的以襪子為圖騰的特色小鎮……它們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煥顏新生,美麗綻放,一躍成為了人們鄉愁的安放之地,以流動的山水色撬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鋪就生態、生產、生活融合共生的美麗圖景,勾勒出諸暨城鎮發展的新圖景。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小城鎮建設,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鞏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繼續優化小城鎮環境秩序、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加快形成現代城鎮管理體系,不斷提升長效管理的全域化、精細化、規范化、常態化水平,諸暨市印發了《諸暨市小城鎮環境長效管理實施方案》,深化“一加強三整治”,依托“四個平臺”、全科網格、日常保潔等鎮鄉(街道)工作機制和多元化資金投入的資金保障機制,推動原26個鎮鄉(街道)盡快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公眾參與、共建共管”的長效管理機制,逐步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性格局,使小城鎮日常管理提檔、城鎮品位提升、居民素質提高、產業轉型升級。
在楓橋鎮,當地積極引導社會組織“紅楓義警”,每天早上在紹大線主要交叉口指揮交通、勸導行人,實現365天滿勤服務;山下湖鎮則組織成立“小鎮巧婦”志愿隊伍6支300余人,定期義務參與垃圾分類、環境整治、交通勸導等志愿活動,實現道路整潔暢通……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作之不止,方有不凡。諸暨深知,小城鎮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今年年初,諸暨以產業繁榮美、功能完善美、生活宜居美、環境優越美、人文歷史美、治理和諧美(簡稱六美)為導向,圍繞“美、優、保、創、治、標”六字方針,提出《諸暨市美麗城鎮提升新三年行動計劃》。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以全市17個建制鎮、1鄉和大唐、暨南、陶朱3街道為主要對象,以建成區為重點,銜接美麗鄉村建設,兼顧轄區全域,大力推進美麗城鎮建設。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未來,每一個諸暨建設人都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秉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懷揣把一切困難踩在腳下的鋼鐵意志和樂觀自信,帶著必勝信念和堅強決心,助力美麗城鎮建設闊步前行在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