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花園小區的智能垃圾桶。通訊員供圖
別人家的小區,是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的?昨天,記者和東柳街道的相關負責人、中興社區的社區工作者、中興小區的物業負責人、業委會代表以及熱心業主等一起走進省級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東海花園小區。
大家在現場看到許多“新鮮物”: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宣傳、每個樓道前的星級評比牌、垃圾超過80%就會報警的智能垃圾桶……
一次現場“取經”,讓大家收獲良多。
“小區真清爽,一點垃圾都看不到”
小區的保潔力量要跟上
東柳街道東海花園小區是省級垃圾分類示范小區。
昨天下午,記者和中興小區的物業、業主代表以及社區工作人員10余人走進東海花園“取經”。大家一邊參觀,一邊聽東海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王蓓介紹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
走在小區,垃圾分類的宣傳氛圍相當濃厚,景觀小品很別致。比如,每一個配電箱上都有妙趣橫生的彩繪。
“這個小區真是清爽,綠化帶里一點垃圾都看不到。”在小區轉了一圈,中興小區居民毛女士直呼,東海花園的小區衛生環境真好,路上不但看不到白色垃圾,甚至連落葉都很少。
毛女士詢問王蓓:“你們配備了多少個保潔員?”
“我們現在有13個保潔員。”
“你們1300戶,就有13個保潔員。這么比起來的話,我們中興小區的保潔力量確實配備不夠,我們小區有2114戶,但現在只有14個保潔員。”
中興小區物業負責人張先生透露,小區以前的保潔力量較為薄弱,下一步將更換保潔公司,初步定員18個保潔員。
“這個方法好,黨員要帶頭做起來”
每個樓道前都張貼星級評比牌
在東海花園小區,走幾步就能看到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
小區里還有垃圾分類的信息公示欄,督導員的信息以及垃圾收運信息等都一目了然。
現場,很多參觀者都注意到了一張垃圾分類積分榜,上面密密麻麻列著每個家庭的垃圾分類積分,積分高的家庭已經達1000分以上,而積分低的只有100多分。
“這積分榜挺好,垃圾分類做得好或不好就一清二楚了。”
在每一幢大樓前,都張貼著垃圾分類星級家庭的評比牌,“垃圾分類,黨員先行”幾個字特別顯眼。有黨員的家庭前,還有黨徽標志。
“你們小區,一幢樓有兩個樓道長?”中興小區業主陳先生很是好奇。
王蓓解釋說,小區實行的是“雙樓長制”。46個樓道在原先配有墻門組長的基礎上,增配了一名由機關黨員擔任的垃圾分類專職樓長。“我們的機關黨員樓長全部建群,通過上門入戶,引導樓上樓下、左鄰右舍每周3次上傳垃圾分類照片,幫助鄰居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
“垃圾分類工作,確實要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我們社區的黨員要動起來。”中興社區工作人員認真拍下照片,打算回去“如法炮制”。
智能垃圾桶的奧秘
垃圾量超過80%就會報警
今年4月份開始,東海花園實行“撤桶并點”,從原先的188個垃圾桶減少到52個垃圾桶。“撤桶并點”的煩惱,該小區同樣碰到過。
“起初居民的抱怨聲音較大,大家都覺得麻煩。”王蓓說,他們選擇黨員較多的片區進行試點,發動黨員、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力量挨家挨戶做工作。慢慢地,居民的工作做通了,他們愿意試一試。
但垃圾桶的點位選擇是個難題,小區搬來搬去好幾次,都有反對的聲音。小區居民劉女士提了個建議:能不能讓垃圾桶“流動”起來。就是說,每4個月輪換一次垃圾點位,這樣大家都無話可說了。“目前,我們已經撤并點位23個,破解了垃圾桶放置的‘鄰避效應’。”
這個讓垃圾桶“流動”起來的方案,大家都覺得挺新鮮:“垃圾桶點位在誰家門口,誰家就頭疼。讓垃圾桶動起來,這倒是不錯的辦法。”
同時,該小區實施“桶長輪值制”,機關黨員每晚7:30-8:30輪流開展守桶督導,樓道的垃圾分類準確率提升至72%。
“你們這垃圾桶很特別,是不是垃圾滿了會提醒?”中興社區物業負責人一眼發現了垃圾桶的奧秘。
原來,這是東海花園新投放的智能垃圾桶,一旦垃圾量超過80%,社區城管干部和物業負責清運的工作人員就會收到信息,及時更換垃圾桶。
“這次取經,就是來找差距的,回去我們好好對照整改。”中興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當場表態,盡快改變小區的垃圾分類面貌。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