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浙江生態屏障、錢江源頭衢州,從2003年起致力于以循環經濟為突破口,大步走在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上——
我市牢記習近平對衢州的“八大囑托”。2003年7月、2004年10月、2005年9月,習近平強調:“積極發展生態工業,以循環經濟理論、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走資源可再生路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省級有關部門在發展循環經濟上給予傾斜”。
立足衢州實際,緊抓循環經濟“牛鼻子”。16年磨一劍,衢州循環經濟成效顯著,到2018年底,我市成功列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國家低碳城市、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等8個國家級和7個省級試點,成為全國唯一的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各領域全覆蓋的“大滿貫”城市。
無工不富,無工不強。市發改委副主任藍國云介紹,我市工業循環亮點紛呈:涌現了以化工循環利用最大化的“巨化模式”,以能源梯級利用最優化的“元立模式”等,初步形成了“一主三特色”的氟硅循環產業鏈、余熱余壓循環利用的鋼鐵產業鏈、巨化——高新園區公用設施一體化及資源集約化循環鏈,構建了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的綠色生態產業鏈,基本實現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園區大循環的閉合鏈。高新園區大宗工業固廢鋼渣、氟石膏、電石渣、鈷渣、硫酸渣以及工業污泥等,基本實現資源化綜合利用。2018年,我市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率100%,城鎮生活垃圾增長率低于1%,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面達81%。
從企業到產業再到園區三大循環,2002年6月成立的衢州高新園區,走在全國前列。
企業小循環:
從貼錢處置到“吃干榨凈”
副產氯化氫,是氟化工、氯堿化工生產中繞不開的副產品,溶于水后,就是市民熟知的鹽酸;在后續產業鏈尚未完善時,危化物流企業每銷一噸鹽酸,補貼100元。如今,隨著品質提升、產銷平衡,每噸售價70元,一加一減,一噸副產品凈增170元利潤。
這只是“變廢為寶、吃干榨盡”的一個案例,我市引進浙江豪邦化工有限公司,一年“吃”掉5.4萬噸氯化氫,折合成鹽酸達18萬噸,以每車裝貨30噸計算,需要6000車次。
循環經濟,企業是主體,國企有擔當。巨化集團公司是衢州市循環經濟的奠基者、引領者,以及標準制訂者、平臺提供者。
巨化礦制硫酸循環經濟標準化體系建設,填補了循環經濟7項標準空白。巨化一甲子的發展史,就是一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的歷史,目前已構建了對氟、硫、氯、碳、氫等元素的梯級和循環利用鏈網,以及副產物鹽酸、氯化氫的交換利用鏈網,形成“燒堿氫氣-環己酮-羥胺-己內酰胺”“硫酸-氫氟酸-含氟化學品”“燒堿氯氣-甲烷氯化物-氯乙烯-偏氯乙烯-聚偏氯乙烯”三條主要循環產品鏈,節約化、資源化利用走在全國前列。其中甲烷氯化物產能和利用率、氫氟酸單耗、二氟一氯甲烷(HCFC-22)產能和單耗、聚四氯乙烯單耗等指標位居全國同行業首位。
上周,中國化工報王曉云副社長來到衢州高新園區采訪,中天氟硅公司的發展經歷,以及園區循環化改造經驗,讓他盛贊有加。
距離“中天氟硅”不遠處,機聲隆隆,衢州新瑞冶金渣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1.8億元,占地3萬多平方米,籌備3年,是元立集團堅持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新舉措。項目建成后,將實現高爐水渣、脫硫廢渣、鋼渣尾泥等固體廢棄物的資源綜合利用。公司經理鄭偉勝介紹,10月準備試生產,采用國內先進的立式粉末生產工藝,項目建成后,年處置冶金固體廢棄物220萬噸,同時生產200萬噸的礦渣微粉產品,年銷售收入預計達8億元,且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余熱、余氣、余壓等余能梯級開發,在“點”上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化改造,在高新園區蔚然成風:從老字號國企巨化集團,到鈷業龍頭衢州華友;從浙江民企500強元立集團,到跨行轉戰有機硅的中天集團;從購置廠房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北斗星,到為園區企業提供氧氮等用氣的衢州杭氧……各顯神通,收獲多多。
產業中循環:
從單兵作戰到集群推進
這是一個比拼產業鏈的時代,在高新園區得到充分演繹:將上游企業的副產物變成下游企業的原材料,實現物料首尾相連、閉路循環。通過循環化改造,培育氟、硅、鋰電和電子信息材料等4條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動“鏈”上資源高效利用。以氟材料循環經濟產業鏈為例,從螢石到氫氟酸到含氟制冷劑到含氟單體到含氟聚合物的主產業鏈引項目布企業,層層推進,價值攀升。
來自廣東的浙江森日有機硅有限公司,之所以選擇來衢,最關鍵的一點是,主要原料就地配套供應:二甲基環硅氧烷由中天氟硅公司提供、白炭黑由富士特公司提供、硅氮烷由碩而博公司提供、高含氫硅油由建橙公司提供,既有效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又可帶動上游相關企業的發展。
氟硅鈷三大產業鏈,在高新園區開枝展葉:
依托巨化集團優勢,吸引下游企業,加快實施氟材料產業提升發展項目,重點發展新一代氟制冷劑、高端含氟聚合物、高端含氟精細化學品,持續打造國家級氟硅新材料產業基地。下轉第七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