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南湖區多個居民小區,實地探訪垃圾分類工作在南湖畔的落地進展??上驳氖?,記者隨機采訪發現,居民們的分類意識越來越強了,這背后的“南湖特色”值得點贊。
垃圾分類意識“入腦入心”
走進南湖街道百盛花園小區,大門口顯眼處的垃圾分類亭里,“四分法”的介紹有圖有文很詳細。在4幢門口,居民汪翼蘭推門而出,手中拿著幾個硬紙盒,準備投放到可回收垃圾箱中?!皬娜ツ晷^推廣垃圾分類到現在,我們基本上已經習慣了。像我家里備了好幾個垃圾桶,分得還是蠻仔細、蠻準確的?!蓖粢硖m略顯自信地說。
居民的自信源于這里垃圾分類的“深入人心”。記者在4幢樓道口看到,一面墻上的垃圾分類變廢為寶宣傳區,展示著居民們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分類活動;另一面墻上則張貼著各戶每月垃圾分類評比“星情表”,上個月該樓幢所有住戶的分類評星都在2星及以上,說明大家的分類參與率和準確度都不錯。
而這樣的情況也同樣出現在解放街道禾東公寓北區等拆遷安置小區里。上午9時多,66歲的俞有珍穿著黃色背心,一手拿著鉗子、一手拎著蛇皮袋在小區里巡查,偶爾用鉗子清理下綠化帶。在俞有珍看來,垃圾分類很有意義,“既是為了自己住的環境更好,又是為了下一代著想。”在小區剛推廣垃圾分類工作時,她就在家里放了3個垃圾桶,將其他垃圾、廚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門別類。因為家里分類做得好,后來她主動加入小區勸導員隊伍,每天上、下午兩次在小區里做巡查勸導。
貼上“省級高標準分類示范小區”標簽后,禾東公寓北區的垃圾桶都換成了密閉的智能回收箱,避免了過去樓道口垃圾箱污水橫溢,蚊蠅多、有異味等弊端?!靶^環境干凈多了,準確投放還能得積分,換日用品,大家都很愿意參與垃圾分類了。現在亂丟垃圾的現象很少了,你看我今天一上午就撿了一點樹葉。”俞有珍指了指手里的蛇皮袋對記者說。
“我們依托‘熟人社區’,激發居民自治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推進分類工作?!绷杼辽鐓^相關負責人介紹,“像俞阿姨是我們17幢的居民,有她做勸導員,熟人愿意聽,也更聽得進。”
此外,禾東公寓北區的居民代表還自創了一套分類順口溜,“垃圾分類做得好,分門別類要記牢;玻璃金屬飲料瓶,紙盒塑料進藍桶;電池藥品殺蟲劑,日化用品進紅桶……”朗朗上口的節奏讓老人、孩子也能熟記分類知識。采訪時,跟著奶奶在樓下乘涼的3歲娃娃都告訴記者:“家里要垃圾分類?!?/p>
“南湖特色”推進分類工作爭先創優
南湖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在榮獲2018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秀縣(市、區)的基礎上,今年,南湖區以“五個聚焦、五個示范、五大行動”為抓手,著力推進分類工作從“三分法”向“四分法”“進化”。推進過程中,不斷涌現的“南湖特色”營造了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年初,南湖區確定了天風閣小區、絕緣廠宿舍小區開展垃圾就地處置試點。3月15日,天風閣小區“廚余垃圾處理神器”正式運行,每天可處理200斤廚余垃圾,經十多個小時微生物分解轉化成水蒸汽、二氧化碳以及濃縮的有機肥料,沒有異味和污水排出,有效避免運輸中產生滲濾液等二次污染物,24小時內減量明顯,且無臭味、低噪音,可全自動遠程控制,產出物為濃縮有機質,讓廚余垃圾不出社區基本就能解決。
源頭分類減量初見成效的同時,百盛花園等小區推廣的“貼標簽”做法,讓垃圾分類實現可追溯。目前,全區共有139個小區采用貼標簽方式,宣傳到人、監督到戶。
此外,南湖區還做好垃圾分類“加減法”,全區857個居民小區每戶發放綠色積分智能卡一張,與居民戶的信息進行綁定,用于記錄回收積分和購買商品明細,居民可憑積分卡到指定超市購買商品,目前全區可回收物積分辦卡(含“垃非”)發放159956張;建立了區、鎮街道、社區三級監督考核體系,建立起小區評比、樓道評比和家庭評比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形成垃圾分類“鄰比效應”;發揮社區干部的創新示范作用,落實一社區一方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