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德清乾元鎮轄區內8所學校的萬名學子冒著炎熱,在老師組織指導下,開展以“牽手垃圾分類綠色假期生活”為主題的暑期實踐活動。學子們或統一組織,或自發參與,通過垃圾分類主題家訪、墻報手抄報評比、給爺爺奶奶發一份建議書等,助推當地垃圾分類掀高潮。
這是德清縣教育系統開展“愛分”行動,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的一個縮影??h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從今年5月開始,該縣6萬多名師生參與了這個“愛分”行動,至今全縣師生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和參與率達到100%,餐廚垃圾統一處置率100%,形成了“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的良好氛圍。
習慣的改變,貴在從小養成。縣教育部門通過征集垃圾分類童話小故事,創編《神奇的垃圾飛車》繪本在該縣幼兒園推廣使用,編排“我愛分一分”垃圾分類童謠在幼兒園傳唱等形式,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垃圾分類意識,提高垃圾分類的趣味性。同時,在小學開設垃圾分類課程,在教師中開展垃圾分類“愛分,百分百”優秀微課選拔賽,評出百佳案例進行推廣,從而提高小學、幼兒園對于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德清舞陽學校4年級學生小胡的爸爸平時工作忙碌,垃圾分類的意識并不強。自從學校開展了垃圾分類“愛分”行動,在小胡的影響下,他爸爸加入了“小分子志愿隊”,當起了垃圾分類“宣傳員”,奶奶還成為了小區“桶管家”。
為了把校園“愛分”行動延伸向家庭,各校每月利用中小學“家長大學”這一面向家長的學習培訓平臺,增設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教育內容,邀請垃圾分類方面的專家講課。目前,已開辦專家講座24場,聽課人數達1.5萬人次;開設互聯網+,每天有1300多名家長在線交流,接受專家指導。
縣教育局還要求成校發揮成人教育的功能。成校組班的各類培訓,每次均安排垃圾分類知識內容;成人“雙證制”業余高中校本考試中,加入體現垃圾分類知識的試題;組織社區教育志愿者和老年學員,進村、社區和企業,向居民現場指導垃圾分類方法,引導更多居民成為垃圾分類的參與者、實踐者和推廣者。
鼓勵學校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科普研究工作,予以一定的科研經費支持。職業中專開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研究,千秋外國語學校、禹越中學等學校依托科學興趣小組建立的“變廢為寶實驗室”“五水共治實驗室”等,在校內外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