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底,我國投入天然林保護資金4000多億元,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森林管護體系,使天然林得以休養生息。將近100萬靠森工采伐為生的職工轉崗分流。”8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樹銘說。
李樹銘表示,我國從1998年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點天然林保護工程,自2000年開始正式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一期,第二期是2011年至2020年,目前主要取得了6個方面的成績:一是天然林資源恢復性增長持續加快,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的雙增長。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森林覆蓋率大約只有8%,1980年約12%,現在提高到22.96%。二是森林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確保大江大河安然無恙。目前我國森林蓄水涵養水源能力相當于16個三峽水庫。三是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為創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奠定了基礎。四是森林碳匯能力大幅度提升。五是工程區經濟迅速轉型,為生態扶貧作出了顯著貢獻。去年我國林業產值達到7.33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達1600億元。六是有力支撐重點國有林區和林場加快改革。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辦公室主任金旻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下一步我國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將遵循四項基本原則:
第一,堅持全面保護,突出重點。采取嚴格科學的保護措施把所有天然林都保護起來。同時根據生態區位的重要性、物種的珍稀性,確保天然林保護重點區域分區施策。
第二,堅持尊重自然,科學修復。遵循天然林演替規律,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促進為輔,保育并舉,改善天然林林分結構,培育鄉土樹種、提高森林質量,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全面提升生態服務功能。
第三,堅持生態為民,保障民生。要積極推進國有林區轉型發展,保障護林員待遇,保障林權權利人和經營主體合法權益,確保廣大林區職工和林農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第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地方各級政府承擔天然林保護修復的主體責任,同時引導和鼓勵社會主體積極參與,林權權利人和經營主體依法盡責,形成全社會共抓天然林保護的新格局。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