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主辦的海洋環境經濟核算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眾多學者匯聚一堂,探討我國海洋環境經濟核算框架。
在會計領域,核算是指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來反映會計主體發生的經濟業務活動,包括記賬,算賬和報告。那么,在開發利用海洋的過程中,海洋環境的經濟價值如何用貨幣衡量?海洋核算中又有哪些核心問題?請看本報記者的采訪報道——
海洋資源須有價
海洋核算是一個較新的概念,我國乃至全球的海洋核算項目,目前都仍處于試點階段。對海洋核算的理解,或許可以從弄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開始。后者最初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出,旨在建立一套與國內生產總值相對應的、能夠衡量生態環境是否良好的統計與核算體系。
“我們通常所說的‘綠水青山’,實際上就是高質量的森林、湖泊、草地、沼澤、河流、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統稱?!敝袊茖W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徐衛華說。據他介紹,生態系統可為人類生活提供三大類生態產品。一是包括有機農產品、中草藥、原材料、生態能源等的物質產品;二是水源涵養、洪水調蓄、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海岸防護等調節服務產品;三是生態旅游、美學體驗生態旅游、自然景觀、美學體驗等文化服務產品?!八猩鷳B產品核算出來的經濟價值總和就是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生態系統提供的所有生態產品的貨幣價值總量,是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價值總量?!毙煨l華說。目前,我國海南、四川、貴州等省都開展了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試點。
2012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和總統計司發布了《2012年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中心框架》和《2012年環境經濟核算體系試驗性生態系統核算》。受總統計司委托,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12年環境經濟核算體系試驗性生態系統核算》框架下共同制定海洋核算準則。今年4月,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確定由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實施中國試點項目。
價格政策涉及資源配置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擴展的海洋開發利用創造了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從2001年開始,海洋總產值、海洋產業增加值以超過15%的速度增長。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今年4月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83415億元,比上年增長6.7%,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3%。
然而,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8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實施監測的河口、海灣、灘涂濕地、珊瑚礁等21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中,河口和海灣生態系統均處于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京梅在會上作學術報告《海洋資源價值評估與資產負債核算》時表示,近年來沿海區域經濟和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給近海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影響,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成為中國海洋可持續增長的制約性因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海岸帶資源價值被低估,特別是海岸帶資源的環境和生態價值無法進行市場表達,是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根源?!崩罹┟氛f,生態環境問題表面上看是由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所致,實質上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現有的資源價格政策下資源配置的結果。
參會專家紛紛表示,在藍色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背景下,開展海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核算工作、探索編制海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具有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部署、摸清海洋家底等理論和實踐意義。
海洋核算中的核心問題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說,海洋核算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蘊含內容豐富,很多問題都需要多年的研究。各方專家學者的探討,目前主要圍繞著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第一,海洋核算的對象有哪些?
中國試點項目負責人趙鵬認為,海洋核算的對象應參考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國際標準,可包括海洋礦產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及底土的營養物質資源、海洋生物資源等。同時還應根據我國自然資源管理實際需求確定,在某些領域開展核算研究和試點。
李京梅認為,海洋核算對象的選擇應優先考慮資源的物質屬性、生態功能、稀缺性等因素。
第二,如何界定海洋自然資源資產?資產是會計學核算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確海洋自然資源資產的概念與范圍,是海洋核算的基礎。
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員副研究員姚霖作學術報告《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視域下資源核算的邏輯與原理》時表示,資產的定義有很多,其中有三個核心標準。“第一,資產是我的,不是別人的。第二,資產現在在我的口袋里,而不是借出去或是借進來的。第三,資產是能夠給我帶來經濟收益的資源。在自然資源管理的范疇下去看資源時,可以把資源的意義擴大,能夠帶來社會、經濟、生態利益?!?/p>
李京梅介紹稱,目前對自然資源資產有較統一的定義,即自然資源范疇中,因擁有資源所有權和使用權而取得的與該資源權益有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
第三,如何界定海洋資源負債?明確海洋資源負債,不妨先看看自然資源負債的定義。據李京梅介紹,自然資源負債的確認,目前仍存在較多分歧,主要分為以下三類觀點:
一是經濟運行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耗損價值、引起環境的退化價值以及發生的自然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支出,即自然資源消耗觀。李京梅認為,這類觀點目前無論在學術研究還是在編制實務中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二是由于自然資源權益主體的不當行為帶來的預期損失,為彌補該損失,自然資源權益主體需承擔相應的現實義務,即環境價值觀。李京梅認為,雖然該類觀點提出的自然資源負債的基本內涵符合一般負債定義的要求,但還停留在核算要素的定義層面,對于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如何確認自然資源負債缺少進一步的研究。
三是不能確認自然資源負債,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應當正名為自然資源資產平衡表。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