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臺風“利奇馬”過后

浙江新增400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

隱患點大多集中在臺州、杭州、溫州等地,危及4000多人

發布時間:2019-08-20 08:34:23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記者 施雯

  僅僅12分鐘,約1000立方米的土方傾瀉而下,山體滑坡真的發生了,8名正在德清莫干山鎮上皋村一處50立方米公路小塌方處搶險的人,與災難擦肩而過。

  他們之所以能及時撤離撿回性命,多虧收到了警告信息。

  這是8月11日中午,臺風“利奇馬”登陸浙江后發生的真實事件。危急時刻,及時發出警告信息、拯救了這8人生命的,是來自我省地質勘查局下屬二六二大隊的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和當地政府部門。

  “利奇馬”引發的自然災害導致永嘉、臨海、臨安多地人員傷亡,其中,臨海市東塍鎮桐坑村的山體滑坡地質災害,瞬間壓垮了一棟民房,滑坡方量約16000立方米,導致3人被埋;永嘉縣巖坦鎮山早村因上游山洪暴發、下游山體滑坡、村莊水位陡漲引發自然災害,損失慘重。

  臺風“利奇馬”過后

  地質災害隱患點多了400多處

  昨天,錢報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受“利奇馬”影響,浙江新增了400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危及4000余人。這些點剛剛完成初步排查,其中大多集中在臺州、杭州、溫州等地,除了對隱患點實施除險加固工程外,還有不少居民或許將面臨整體搬遷。

  為什么一場臺風之后,浙江新增了這么多地質災害隱患點?

  “在這之前,全省有1400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過去的判斷標準是這個地方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山體滑動和不穩定;修公路、山腳建房等施工和人類活動有沒有造成山體新的裂痕和不穩定。這套標準也是國家標準,施行了很多年。”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坦言,為了防止像臨海桐坑村這樣的災害再次發生,必須建立一套符合浙江實際的隱患管理新標準。

  新的標準綜合考慮了山體高程、坡度、植被、地形、地貌、水文、受災人口、工程活動情況等因素,特別是小流域上下游災害鏈的影響因素。今后,不只要管控地質災害隱患點,還要管控地質災害高風險區域。當災難即將來臨,要緊急轉移的不僅是受隱患點威脅的某個村,還有所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區域內的所有人。這種更改設置的理念,有點類似建防洪大壩,把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標準提升到500年一遇,也是浙江領先全國的一種探索。

  山區建房要遠離隱患點

  整體搬遷仍有難度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資源緊張,山區居民造房子的空間很有限。

  省地質勘查局專家說,山區群眾通常喜歡在山腳、河邊、崖口等地建房,殊不知這些地方的地質災害隱患更大。山區修路,農家在切坡造房等行為,都會導致切坡失穩,引發地質災害。

  今年6月6日,一場大暴雨引發江山賀村鎮禮賢村萬青山自然村突發坡面泥石流,山腳一幢三層民房的一樓被泥石流淹埋,兩名村民被埋。

  地處浙南山區的麗水,早在10多年前就開展以拆遷安置補償、安排就業等方式,引導山區居民往平原集鎮搬遷。

  2017年,省自然資源廳在全省開展了以避讓搬遷為主、搬遷與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

  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基本消除30人以上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991處,減少隱患數量4531處,減少受威脅人數13萬余人。

  “這些地方的群眾,有的已經另擇他地建房安居,更多的人則是選擇農轉非,搬遷到了平原地帶的中心城鎮生活。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搬遷,一些老年人因為故土難離的情結、長期農村生活的習慣,接受搬遷還有難度。”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浙江,地質災害高風險態勢仍將長期存在,地質災害防治依然任重道遠,地質災害防治永遠在路上。


標簽:地質災害隱患;山體滑坡;搬遷;隱患;自然資源責任編輯:季建榮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