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虞北開闊的海涂地上,一大片整齊的蝦池里,增氧泵卷起晶瑩的浪花,成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再過一段時間,就是活蹦亂跳的南美白對蝦上市的季節。”日前,站在八一丘的蝦塘邊,上虞興華南美白對蝦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樓永信告訴記者,他蝦養得好,還有一個關鍵秘訣是,蝦塘中引入了微生態制劑來治理養殖水體環境,水質變干凈了,蝦自然也養得好。
50多歲的海寧人樓永信,2001年開始在虞北海涂從事南北白對蝦養殖,他個人承包了400多畝蝦塘,加上合作社成員,共有3200多畝蝦塘。由于養殖密度較高,特別是隨著天氣變化,水體內的微生態環境會發生變化,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多種藻毒素,依靠投放藥物或其他化學制劑,很難達到理想效果。以前,合作社會在蝦塘內放養少量■魚,幫助吃掉死藻死蝦,調節水質,并在每年對蝦收獲后放養比目魚,吃掉水中藻類植物,改善水質,也有一定效果。
“就怕蝦得病,一旦得病,很容易‘全軍覆沒’。”樓永信說,“最可怕的是弧菌病,一旦弧菌進入蝦的腸道中,擴散很快,幾分鐘內就能在蝦體內進行定殖,破壞蝦的免疫系統,而且很難有好辦法對付它。”不過今年,這一難題已迎刃而解,破解難題的是紹興市漁安農業微生態技術研究院院長曹勝旗。
樓永信說,曹勝旗從事微生態制劑領域研究已經多年。幾年前,養殖戶們把這道難題拋給了他。“解決弧菌的是一款叫‘弧影無蹤’的微生態制劑。”據介紹,這款呈淡黃色的粉末活菌產品,入水后能很快復活,繁殖出的活菌會粘合弧菌細胞壁,并產生一種特定的溶菌酶,使弧菌的細胞壁破裂,迅速夭折。
養殖戶們說,投放微生態制劑后的蝦塘增產明顯。“曹勝旗的研究是針對養蝦過程中各種蝦病的防治。”有養殖戶告訴記者,粗略估算,虞北海涂有萬余畝蝦塘使用了微生態制劑技術養殖,水質干凈,蝦也少病,這相當于給蝦塘請來了“清潔工”。
曹勝旗告訴記者,化學產品會對水質產生二次污染,而微生態試劑在水產養殖上的應用不會有此后顧之憂。今年,他在江蘇鹽城1萬多畝蟹塘中進行試驗,同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曹勝旗說,微生物技術就是在有害菌的環境中,通過繁殖有益菌的方式,改良各種環境,對水體中的有機質,有害物質進行分解,通過生物鏈的方式達到凈化水體的作用。這種應用于養殖污水處理的方法,同樣可以應用于其它污水治理,具有良好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如投放到池塘里,一個月就能解決黑臭問題,三個月能明顯提升水質。
湊巧的是,前幾天記者在永和鎮三橋村采訪,有村民告訴記者,村中一口原本黑臭的小池塘,現在變得清澈了,也聞不到臭味。村黨總支書記戚樹軍說,確實放了一把曹勝旗免費提供的“粉末”。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