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開化縣長虹鄉高田坑村黨支部書記方善飛忙著打掃庭院,當晚有一批游客要到村里來過“七夕”,在他家的農家樂訂了餐。滿頭大汗的方善飛開心地說:“以前的高田坑靠天種幾分薄田吃飯,現在靠天上的星星可以吃旅游飯。”
在鄉黨委書記鄭凱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了一份《長虹鄉暗夜公園規劃》,利用海拔700米的高田坑村“肉眼可看見銀河”的天文觀測自然優勢,規劃建設一個“暗夜公園”,在這里可以觀星、望山、聽水,成為背包客、天文愛好者和驢友的旅游目的地。“暗夜公園”的整體規劃已定,目前處于選擇、引進開發經營主體階段。
高田坑村原著村民絕大部分已搬遷下山,現留下五十多人,村民遺留在山上的88幢干打壘泥瓦房被整體收儲。近幾年來,“到高田坑看星星”在天文愛好者、驢友們之間廣泛傳播,這片原生態的純凈星空成了長虹鄉的獨特生態資源。目前村里已開設了2家農家樂。黃金茶樓農家樂業主余杞松告訴記者,每逢天氣晴好的周末、四五月份油菜花和梨花盛開的季節、十月底開始的曬秋,旅客比較多,遠遠超出了接待能力。余杞松說大家都知道鄉政府在規劃建設“暗夜公園”,已有幾戶農戶準備開辦農家樂。平時他動員留守在山上的村民將豇豆、春筍、蘿卜等曬成干,統一包裝向旅客銷售,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在國家公園體制的框架內,長虹鄉要處理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黨建統領,另辟路徑,既要低頭做好地上的文章,還要抬頭看天,開發利用好頭頂這片星空資源,‘天上’和‘人間’兩篇文章一起做。”鄭凱說,
清水魚養殖是長虹鄉的一大傳統產業。每年產清水魚25萬公斤以上,4家養殖大戶帶動全鄉兩百多家農戶抱團發展。高田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魚塘。從今年開始,該村引入“綠色期權”經營理念,村集體統一流轉魚塘,將原本自產自銷和自給自足的清水魚養殖模式改為面向社會公開認購魚塘期權,根據單位或個人出資情況,簽訂協議,年底時向出資方提供一定數量的清水魚。村民除獲得魚塘期權的分紅外,還有負責魚塘日常管理的工資收入。“這樣一舉兩得,村集體借此壯大了實力,村民也獲得更加穩定的收入。”方善飛說。
據了解,除了清水魚養殖,長虹鄉還有四千多畝茶葉、八千多畝油茶樹,還有像臺回山這樣已經很成熟的旅游品牌。“將這些良好的生態資源串聯起來,打造統一的長虹鄉生態經濟品牌,前景不可限量。”鄭凱說,鄉政府正在積極探索引進經營主體的新路徑,進一步做大做強長虹的“天上人間”生態經濟品牌。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