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前一晚的暑氣還未散盡,新一輪的炙烤再次來臨。“收垃圾嘞!收垃圾……”每天這個時候,靈峰街道城南社區內就會準時響起清亮的吆喝聲。自2016年,城南社區實行“垃圾不落地”后,社區內的垃圾都是由保潔員上門收集。今年48歲的王年忠和65歲的樓秀良就是城南社區垃圾分類的保潔員。
“現在村民的分類意識都提高了,大部分垃圾都分得很正確?!贝迕駛兲崆皩⒗譃槿箢?,保潔員上門收集時,會再進行二次分類。經過近4年運行,流動的垃圾車與村民間有了默契,大部分村民已經有了很強的分類意識;而王師傅和樓師傅也非常嚴格,要是哪家做得不到位,總要上門去念叨念叨。
每天上午7點到11點,下午1點到5點,王師傅和樓師傅會不間斷地在社區內轉悠,每天至少要轉上二十多趟,保證垃圾不落地?!疤鞖馓珶崃??!蓖鯉煾祵㈩^上的草帽摘了下來。拿在手上扇了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都沒得休息,休息一天,那街上的垃圾要堆起來嘞,一年四季中,要數夏季最難熬?!毕娜湛崾睿ㄩ_式的垃圾車,只有一個小電扇,這才轉了一圈,兩位師傅的頭上就冒出層層汗珠。
上午10點半,火辣的陽光赤裸裸地灑向大地,地面熱浪不斷往上翻涌,“一天起碼要喝兩開水瓶的水,不喝夠水容易中暑。”正午的陽光越發毒辣,兩位師傅的背上都已經被汗水浸濕,帶來的水壺也不知不覺見了底,但手里的動作仍如開始時一般麻利,“小區環境好,外地人來到小區,說我們小區衛生環境好,我們也有自豪感?!?/p>
據統計,王師傅和樓師傅平均每天回收垃圾3噸左右,等垃圾車滿了,就送到資源循環中心,由那邊的工作人員進行進一步的分揀。廚余垃圾則會制作成有機農用肥,進行二次利用。
“來來來,廚余垃圾往這里倒。”靈峰街道資源循環中心日處理垃圾能力為30噸,同時會產出有機肥料。負責資源循環中心的陳師傅和張師傅每天跟垃圾打交道,夏季是他們最難熬的季節?!耙路刻煲節袼奈宕?,最熱的時候,衣服都黏在身上。”陳師傅說,今年夏天以來,他的體重已經輕了10斤了。
除了溫度高,資源中心里的味道也是不小的挑戰?!半y聞,天熱了,垃圾更容易腐爛,這么多垃圾混在一起,味道可想而知。”因此即使天氣再熱,張師傅都會帶著厚厚的口罩。
嚴格來說,靈峰街道資源循環中心是個垃圾中轉站,但與傳統印象中的垃圾中轉站相比,它里里外外干凈得不像個垃圾站?!白詮拈_始實行垃圾不落地后,我們倆就在資源中心工作了,這么多年來,我們也見證了安吉環境的變化,我們很驕傲?!彪m然這份工作又苦又累,但陳師傅和張師傅毫無怨言。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安吉才會變得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