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進位于一市鎮的東方日升(寧波)電力開發有限公司光伏“漁光互補”項目基地。鱗次櫛比的光伏板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顯眼,從高空向下俯望,猶如一片片黑色的鱗片鑲嵌在碧綠的養殖塘之上,光伏板下一些養殖戶正在進行喂投。一市鎮有關人士告訴筆者,光伏發電“漁光互補”項目不僅帶來綠色電力與新鮮水產,同時還為當地待業勞動力在家門口務工提供了就業崗位,已成為一市鎮重要的產業振興項目。
東方日升(寧波)電力開發有限公司“漁光互補”項目位于一市鎮蛇蟠涂南圍墾區的養殖基地,是全國最大的海水養殖“漁光互補”光伏發電工程。建設規模為99MW,總投資約7億元,利用4200畝養殖塘建設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系統及其相關配套設施。2017年5月28日,項目正式投運實現并網發電。項目的實施,預計25年內將為寧海提供2320.98億千瓦時綠色電力,減少相當于83.56萬噸標煤產生的排放量,是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綠色新能源項目。
據了解,“漁光互補”項目是通過在養殖塘上方安裝太陽能發電板,實現“上可發電、下可養魚”,“一種資源、兩個產業”的集約發展模式,提高了水面資源利用效率。光伏陣列還可以為養蝦、蟹等提供良好的遮擋作用,實現養殖和光伏發電互融互補,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多贏的局面。該鎮漁技員王琦愛說,漁光互補項目養殖塘由于能有效控制養殖水體水溫、酸堿度,用枯草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有益微生物能夠較好地調節水質,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域生態環境,持續產出優質水產品,實現漁、電、環境的“多豐收”。
“我今年4月開始到基地務工,每天能有170元左右的收入,由于平時要忙家里農活和照顧家人,不能出滿勤,但是自己勤勞點,每月能有4500元左右的收入,比在外打工好多了。”在“漁光互補”項目漁業基地里,剛忙完下料的纜頭村養殖戶葉大叔告訴筆者。葉大叔一家4口人,擁有多年在外務工的經歷,這份離家近的工作,可以讓他更好地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漁光互補項目漁業部分公司——寧波和創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張丁文說,基地以養殖和其它相應工作帶動周邊群眾務工,還會為他們培訓養殖新技術、新模式,讓村民在家附近就能掙到錢,增加家庭收入。今年上半年,“漁光互補”項目基地為當地群眾共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
據悉,下一步,該項目在光伏發電和生態養殖的基礎上,將融入觀光旅游,把當地獨特的海洋文化、圍墾文化、海盜文化有機融合。結合農家樂、特種養殖、健康產業一并進行規劃布局,把蛇蟠涂漁光互補基地打造成能綠色發電、能垂釣休閑、能觀光游覽、能體驗鄉愁、能吃漁家美食等集于一體的農旅綜合體項目。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