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海曙區集士港鎮廣昇村黨支部書記周海國明顯感覺到了村里的變化——道路干凈了,臭味散去了,河道里的垃圾消失了。時有游客經過,站在村口涼亭里眺望大片荷塘,為好景致點贊。
村里環境的改善,得益于垃圾分類工作的新進展。“現在大家把垃圾分類當作一件時髦的事兒,我們村今年成為全區城郊垃圾分類模式創新的試點。”周海國說,將“垃圾的分類定點投放”寫進村規民約,并要求房東與承租戶簽訂合同時將垃圾分類寫入租約,這“雙入約”是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的“秘訣”。
集士港鎮企業眾多,廣昇村生活便利,成為上萬名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地。由于居住時間短、方言交流存在障礙,面向這一群體開展垃圾分類普及工作難度較大。為此,海曙區垃圾分類辦聯合鎮、村兩級,探索實施垃圾分類共識進“雙約”。房東大多是本地人,在村里生活多年,且和租客存在直接利益關系,同租客聯系頻繁,溝通交流順暢,適合作為租客的“專職垃圾分類督導員”。“我們會時刻注意租客的垃圾分類執行情況。”一位房東告訴記者,“不做好垃圾分類我們就不續租!亮出這樣的態度,以往不理解的租客,現在對這項工作十分配合。”
“雙入約”治理成效如何?記者從志愿者和保潔人員處了解到,絕大多數租客對此予以配合,能做到準確分類的租客超過半數。村干部于是趁熱打鐵,與區垃圾分類辦配合,組織房東參加農村垃圾分類培訓,目前已有4000人次參訓。
“垃圾分類工作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城郊一直是這項工作的‘硬骨頭’,需要重點聚焦、攻堅破難。”海曙區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模式目前在集士港鎮的三個村試點,行之有效就向其他鄉鎮推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