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T0NE 356C(綠色)
本周四,備受關注的新修訂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批通過。新《條例》自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公布之日起施行。
與2015版相比,新《條例》增加了不少新內容,處罰力度更大。昨天上午,杭州市城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市容環境衛生保障中心分類指導科科長曹勐琦對新《條例》進行了解讀。
新《條例》三大變化
變化1 :餐廚垃圾改名易腐垃圾
新《條例》中,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為四類,分別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這樣的“四分法”,和以前一樣,最直觀的變化,是以前的“餐廚垃圾”改名為“易腐垃圾”。曹勐琦強調,雖然名字改了,但分類方式還是一樣。
還有一個大家比較容易搞錯的,就是“其他垃圾”桶的顏色。目前,在杭州市內,其他垃圾投入黃桶或灰桶都可以。但根據國家、省最新垃圾分類標準編制情況,“其他垃圾”桶將確定為灰色,現在杭州市“其他垃圾”桶所用黃色將在2020年底前逐步更新。
變化2:大件垃圾投放調整
大件垃圾,一般是以廢舊垃圾為主,這也是城市難題。這次新《條例》也特別對大件垃圾的處置做了調整。
按照原來的《條例》,對家具等體積大、整體性強,或者需要拆分再處理的大件垃圾,需要預約再生資源回收站點上門進行有償處理。新《條例》規定,大件垃圾今后將實行定時定點收集、運輸。收集、運輸的時間和地點由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確定并公告。
曹勐琦解釋,今后對于有條件的小區,可以在小區內設置專門的大件垃圾投放點,居民把垃圾統一放在這個區域內,集中定點清運;對于沒有條件設置的小區,就實施定時清運,居民只有在固定時間才能投扔大件垃圾。
變化3:處罰力度加大了
曹勐琦說,根據2015年12月1日開始實施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如果沒有正確對垃圾進行分類,就已經是違法行為,只不過是沒有被查處而已。
數字顯示,自條例實施至今年5月,杭州已累計辦理行政處罰案件6000余件,實施拒運懲戒26例。被處罰的個人中基本以個體工商戶為主,居民被處罰的則以裝修垃圾混裝為主。
新《條例》的處罰力度會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加大了對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的處罰力度。“杭州將加大執法力度,深入小區內部,對個人的生活垃圾投放等進行嚴查,具體實施方案目前正在研究中。”
三種違規行為,在新《條例》中的處罰標準都有變化——1.亂丟垃圾、錯丟垃圾,新《條例》規定,個人處以“200元以內罰款”,單位將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2.管理不力,主要針對物業、居委會等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的處罰,新《條例》提高到了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情節嚴重的,處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3.垃圾混裝,對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處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3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的罰款。
操作指南、科普手冊發布 分類小程序也出了測試版
昨天,市城管局正式發布了修訂版的《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操作指南》和《杭州市生活垃圾科普手冊》,接下來將由各城區自行印發。市民們拿到手后,就可以對照著來分類,十分方便。
同時,杭州即將上線一款“垃圾分類指南”小程序。這款小程序可以AR識別或拍照識別各種垃圾,還可以用語音搜索垃圾類別。這款小程序的內測版現已推出,只要打開支付寶,輸入“垃圾分類指南”字樣,就會跳出來,大家可以提前體驗一下。
市城管局表示,小程序是建立在1萬多種生活垃圾的基礎上,是他們這兩個月梳理的結果。目前正在測試階段,還有不少需要調整的地方,但雛形基本有了。
杭州垃圾“四分法” 旨在引導居民養成習慣為主
曹勐琦解釋,新《條例》已明確杭州今后生活垃圾“四分法”,希望以此引導大家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而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摳概念”。
比如說,喝光了奶茶的奶茶杯要怎么分類?最準確的分類法:奶茶杯里殘留,倒入“易腐垃圾”桶;剩下的杯子,洗干凈,放入“可回收物”桶;杯子沒洗干凈,就扔進“其他垃圾”桶。
“但我們對大家的要求沒那么高,喝完的奶茶杯,直接扔進其他垃圾桶,也算是進行了分類。”曹勐琦說,我們希望大家都慢慢形成好的分類習慣,但不要求人人都是專家。
掃描二維碼登錄“杭+新聞”APP
查看生活垃圾分類
簡化細分表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