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甘凌峰 張亦盈) 自5月1日起,溫州進入全面禁漁期,海洋捕撈作業休停,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銀鯧、鮐魚、三疣梭子蟹、水潺、蝦蛄8種海洋捕撈冰鮮活鮮水產品禁售。然而,有市民發現仍有商販販售上述水產品。這些水產品究竟來自哪里?記者從溫州市農業農村局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了解到,非法捕撈現象屢禁不止,是市面上違禁水產品的重要來源之一。7月24日,記者跟隨該支隊,對禁漁期的非法捕撈現象進行了調查。
早上7時,溫州市農業農村局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政委林漢畫早早地等候在碼頭邊。此次出航的“中國漁政33026”船,是全國先進的300噸級漁政執法船,最高航速可達24節。
根據線報,林漢畫鎖定了本次稽查的區域。但漁船是流動的,機會稍縱即逝,執法船加速前進。
約兩小時后,到達瑞安北麂島海域,一名執法人員給我們遞來兩件救生衣,“快穿好,上快艇!”等我們來到甲板上,一艘黑色快艇已準備下放到海里。由于水位的原因,大船無法靠近小漁船檢查,而快艇行動更為靈活。
“腳固定在甲板上,手抓緊,系上安全帶!”在巨大的馬達聲中,快艇向著北麂島碼頭迅速駛去。不久,我們看見幾百米外的幾艘漁船迅速駛入漁港,漁民匆匆跳下船,向岸上跑去。當快艇逼近岸邊時,只剩下幾艘空置的漁船隨著海浪起伏。執法人員開始登上疑似偷捕的船只進行檢查。
“好像有船逃到島的那頭去了!”一名執法人員說。“到大船上再叫幾個人,我們到島的那一頭去看看。”大副王志當機立斷。我們折返到漁政船旁,叫上留下的幾名執法人員繞島追擊。
快艇劈風斬浪,一路顛簸。大約20多分鐘后,幾艘漁船出現在我們面前。“頂住浪,沖上去!”王志喊了一句。距離我們最近的一艘漁船,一名船員正拿著黃色的筐,一股腦地往海里倒東西,同時,另一名船員不停地用水沖洗船甲板與身上的捕魚服。
“留兩個人在船上取證,剩下的人去另一艘船。”王志告訴我們,在這片海域,我們一共追捕了4艘涉嫌非法捕撈的船只。經過短暫的休整后,嫌疑船只在執法人員的押解下,跟隨“中國漁政33026”船回到洞頭的碼頭接受調查。經執法人員檢查,從其中一艘漁船上查獲了帶魚、銀鯧、水潺等300多公斤漁獲物。
當天下午,執法人員對4艘嫌疑船只上的相關人員做了筆錄,并固定證據。執法人員說,如果是“三無”船只,將被沒收拆解,有關人員涉刑則移交公安查處。
這些漁船為什么要在禁漁期偷偷捕撈?涉嫌非法捕撈的船老大楊某說,禁漁期的海鮮價格更高,為了錢,他們才鋌而走險。據透露,禁漁期內不僅岸上有人偷偷收購,海上也有收購船在活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根本不愁賣。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據統計,今年4月以來,溫州漁業執法部門共查獲違禁漁獲物5萬余公斤,立案335起,部分案件涉案漁獲物數量巨大。
林漢畫介紹,為了逃避打擊,溫州沿海偷捕呈現小型化、泡沫化的趨勢,很少出現大船。“大多數是木質船、泡沫筏,違法成本低,一艘船造價一兩萬元,運氣好的話一兩天就能賺回來。”據統計,從今年4月1日到7月21日,溫州漁業執法部門共查處涉漁“三無”船舶246艘,大多是這類小船。
小型“三無”船只因為單船漁獲物相對少,又是近海作業,一旦遭遇檢查,容易銷毀違禁漁獲物,或快速上岸逃離,大大增加了執法難度。針對這一特點,溫州漁業執法部門加強港岙口巡查。一旦發現非法建造漁船,海洋與漁業執法部門將聯合相關部門進行嚴厲打擊。而從8月1日起,流刺網類作業等部分漁船解禁開捕,情況將變得更為復雜。林漢畫表示,接下來將重點打擊其他未解禁類型漁船渾水摸魚出海偷捕的行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