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家住南太湖新區鳳凰街道金色水岸社區的居民錢女士整理出家里的廢舊紙板,來到社區的可回收垃圾智能設備旁,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她先把積分卡插了進去,再把紙板投放了進去。積分卡上立即顯示:“540克,積分54分。”“再多投幾次,就可以兌換生活用品了。”錢女士說。
如今,伴隨著新科技和服務體系的完善,南太湖新區的垃圾分類更加智能便捷。據統計,目前全區各小區共有垃圾可回收和投放智能設備82臺。生活垃圾精準分類的“智慧風”在新區眾多小區蔓延,憑借其完善的自有回收裝運體系,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記者看到,南太湖新區的不少居民小區公共區域都配備了一套藍色外殼的智能型可回收物投放箱,上面寫著塑料、紙張、金屬、玻璃4個投放口。投放箱的一旁豎立著一臺禮品兌換機,里面的65個貨道里陳列著7個品種的生活用品,上面寫著:垃圾袋500分、沐浴露1000分、洗衣液1000分。居民刷卡后,把對應的垃圾放進投放箱,顯示屏上會顯示重量及積分,錄入系統后,就可以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從去年11月投用至今,居民共往智能可回收設備中投放4100次,共產生可回收垃圾4噸。”在金色水岸社區的垃圾分類服務亭內,設備管理方負責人于會娟正在統計社區垃圾回收的最新成果。她告訴記者,利用智能可回收設備鼓勵居民垃圾分類效果很好,目前社區已經有505戶居民辦理了積分卡,社區垃圾分類宣傳率達到了95%以上,滿意率達到90%以上。
上周四下午5點,家住康山街道天河理想城社區51幢的居民陸女士就帶著兒子來“出售”家里的可回收垃圾。點擊顯示屏,陸女士首先關注了智能垃圾處理機的APP,點擊“紙類回收”一欄,箱子打開,他和兒子一起把空包裝箱裝入紙類回收的箱子內。隨著箱子門關閉,屏幕上跳出“回收成功,收益1.63元。”獎勵金立刻通過APP匯到了她的賬戶上。
在仁皇山街道翰林世家小區, 1600多家常住戶都擁有一張印有專屬二維碼的垃圾分類積分卡,并和“分類之家”手機APP進行數據綁定,除了可回收垃圾能賺取積分,每天認真分揀、投放易腐垃圾也能得到相應積分。負責該小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企業負責人介紹,各類垃圾投放信息實時傳送到大數據平臺,折合成積分計入每家積分賬戶, 7月以來,該小區僅紙類就回收了240多公斤,回收箱半天就要清空一次。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