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時分,諸暨市東和鄉十里坪村68歲的保潔員王良才,又開始對上午收集來的可回收垃圾進行再次分類整理,等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再賣到廢品收購站,王良才從中可以獲得一筆工資外的收入。
收集員王良才正在對垃圾進行進一步細分。
據了解,這是東和鄉出臺的一種激勵機制,鼓勵村垃圾收集員在垃圾中“淘金”,既可以提高收集員的工作積極性,又可以把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更細。從2016年至今,東和鄉的日均垃圾量逐年下降,去年垃圾總量首次實現了負增長。該鄉社會事業部主任陳潔說,今年的目標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再下降10%。
據介紹,2016年前,東和鄉的日均生活垃圾在6噸以上。鄉黨委政府認為,垃圾要減量,關鍵要從源頭抓起,提高垃圾分類的精細度,其中,村垃圾收集員的工作很重要?;诖?,該鄉出臺政策,積極鼓勵收集員垃圾“淘金”。同時,鄉鎮府還對年終排名前3位的村收集員給予獎勵,獲得諸暨市政府排名獎勵的獎金也歸收集員所有。這一政策使得收集員們分類工作做得更仔細、更專業了。去年,東和鄉運送到填埋場的日垃圾量下降到3.8噸,較上年減少了32%,成為諸暨市唯一一個實現垃圾負增長的鄉鎮。
記者了解到,收集員每天工作6小時以上,在垃圾細分上傾注了很大的精力。十里坪村是東和鄉第二大村,共有845戶,2500多人口,每天早6點左右,王良才和村里的另一個收集員王炳千就穿上工作服,駕駛著垃圾車,開始挨家挨戶地分類收集。王良才說,經過這幾年的宣傳,村民們分類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收集起來總體也比較容易,不過為了讓不同的垃圾各歸其所,兩人仍要一直忙到中午11點左右才告一段落。然后,兩人會把“可爛”垃圾清運至沼氣池處理,“不可爛”垃圾運送到指定地點,又把精挑細選的“可回收”垃圾帶到分類中心進行再次歸類打包。
“可爛”垃圾經沼氣池處理不出鄉;建筑垃圾就地回填不出村;同時對大件垃圾,如沙發、床等家具進行拆解,木頭、彈簧、海綿等每一種材料都可以回收,這樣真正送到填埋場的垃圾大幅減少。記者在十里坪村可回收物中轉區看到,這里分別設置了塑料類、泡沫類、紙板類、金屬類、玻璃類等“小倉庫”,經過仔細分揀后的可回收物被打包堆放,等候可回收物處置企業來收購。陳潔說,一般廢品收購站回收的垃圾主要是金屬、塑料和紙板3類,東和在這個基礎上,再細分出衣服、玻璃瓶、泡沫、木頭等,由專門的公司收購。
在王家宅村,記者遇到了收集員王金才,前幾天王金才剛把滿滿一車可回收垃圾賣掉,獲得了490元的收入。陳潔笑著說,正常情況下,一個村收集員靠可回收垃圾每月增收500元不成問題。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