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雨水多,村兩委班子和黨員合力對村里玻璃瓶、酒甕、水缸里的積水進行了清理。”昨天,新昌縣東茗鄉下巖貝村黨支部書記趙永汀告訴記者,下巖貝村正在通過環境治理創建全市首個“無蚊村”。
下巖貝村位于穿巖十九峰背面,左于江從山腳蜿蜒而過,村前是巍然臺頭山,村下是茶篩灣峽谷,村邊還有一片竹林,如詩如畫的秀美風光和日益完善的配套設施,成了當地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一個新典型,目前全村農家樂就有14家。但問題也來了,一些景觀小品成為蚊子的孳生地,“一到夏天,蚊子就特別多。”農家樂“鵬哥小筑”的老板趙鵬坦言。
2016年,下巖貝村開展以“治臟治亂治臭,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為主要內容的“三治一提升”專項行動,進行污水治理,并拆除200多個糞坑,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無蚊村’的標準并不是一個蚊子也沒有,只是相比其他村明顯減少。就是在人的活動范圍內,通過生物、物理等手段將蚊子密度降低到一定數值以下,達到國家蚊蟲密度A級標準。”新昌縣疾控中心副主任趙祝英解釋說,如果真的把蚊子趕盡殺絕,也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
據介紹,今年7月初,下巖貝村被紹興市愛衛辦確定為全市首個“無蚊村”試點村。7月5日,下巖貝村干部群眾在新昌縣愛衛辦、疾控中心的指導下,學習滅蚊知識,動手整治村莊環境。金華市浦江縣杭坪鎮薛下莊村是全省第一個“無蚊村”,該村主職干部還應邀來到了下巖貝村,向村干部和村民傳授他們的滅蚊經驗。
在下巖貝村,還有不少人家將玻璃瓶、酒甕、廢舊輪胎、水缸、竹筒等廢舊物品變廢為寶,改造成了精致的景觀小品。“這些積水的環境最容易孳生蚊子。”疾控人員介紹,竹林里竹子砍掉后,留下來的根部就成了一個積水處,還有就是村里的水溝、水潭,這些蚊子生長的水環境都是村里滅蚊的關鍵點。
為了最大程度保護環境,最好的辦法是不噴灑化學藥物,用物理的方法消滅蚊子。“我們正動員全村家家戶戶參與創建‘無蚊村’,清除房前屋后會積水的壇壇罐罐,雨后及時清除各種室外器物里的積水,并將村邊竹林中留下的根部全部挖掉或埋掉以防止積水。”趙永汀說,一旦“無蚊村”創建成功,肯定會極大提升村子的知名度,提升村民和游客的舒適感。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