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點,杭州東苕溪余杭瓶窯站水位已達6.5米,北湖分洪區(qū)閘前水位7.56米。根據(jù)《北湖滯洪區(qū)人員撤離預案》,已經(jīng)達到分洪條件。
經(jīng)過會商決定,下午4點30分,北湖分洪閘開閘泄洪,5.3平方公里的北湖草蕩變?yōu)橐黄瑵蓢>嚯x上一次2013年菲特臺風時開閘分洪,已有6年之久。
西險大塘是抵御杭州西部山區(qū)洪水,保衛(wèi)杭城的最后一道防洪屏障。它到底有多重要,我們又為什么要在瓶窯這個地方泄洪?
1963年,拱宸橋馬路曾能撐船
每年汛期,杭州西部的山水會匯入東苕溪。為抵御山洪入侵,杭州余杭境內(nèi)的西險大塘,成為杭城防洪的最后一道屏障。
歷史上,杭州城曾經(jīng)是一個飽受西部山洪、南部潮水侵害的水患頻繁之地。
不過,錢塘江兩岸筑起了固若金湯的海塘大堤,杭州城區(qū)段的堤防標準更是可以抵御500年一遇的洪水,防洪已然高枕無憂。更多的防汛壓力,來自杭城西北部的苕溪流域。
東苕溪防洪工程是太湖流域骨干工程之一,西險大塘在其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杭州市及杭嘉湖平原的防洪屏障,直接影響到杭州市以及杭嘉湖地區(qū)人民的安危。它依東苕溪南岸而建,始于余杭南湖分洪閘,終于德清大閘,是全程45公里的防洪堤。
有人會說,西險大塘離杭州城遠得很,那里有洪水真的會過來嗎?
1963年9月的一場臺風,老余杭南湖分洪閘一處邊墻出現(xiàn)了一個小缺口,洪水便順著余杭塘河直入杭城,僅拱宸橋一帶的積水就高達60厘米,馬路上都能撐船了。
瓶窯成苕溪流域最大“堵點”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東苕溪那么容易發(fā)大水?
苕溪流域分南、中、北三條干流,南苕溪、中苕溪自臨安而來,北苕溪自徑山而來。這么大的面積,這么多的山水,都要匯流入東苕溪,匯集到余杭瓶窯這個地方。
瓶窯上游的集雨面積達到了1440平方公里,上游均有大中型的控制水工程,南苕溪上有青山水庫(大型)、里畈水庫(中型),中苕溪上有水濤莊水庫(中型),北苕溪上有四嶺水庫(中型)對洪水進行攔蓄,但這四座水庫,只能為東苕溪擋住50%集雨面積的洪水。
對東苕溪來說,這樣的攔蓄能力是比較差的。實踐證明,每年汛期發(fā)洪水時,上游四大水庫全部攔蓄,苕溪北岸的瓶窯老集鎮(zhèn)依然要被淹。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是,瓶窯以上的流域,都是山溪性河流,水流速度快;而瓶窯以下的都是平原河網(wǎng),水流速度慢,東苕溪瓶窯段成了全流域的“堵點”。
如果這個“堵點”以下,是和錢塘江一樣成喇叭口型,那么上游來再多的水,水流都不會擁堵,而苕溪流域恰恰是相反的倒喇叭口型。
以南苕溪為例,青山湖流域流量700立方米/秒,到了東苕溪瓶窯流量是500~600立方米/秒,再往下,德清大閘以下流域流量只剩350立方米/秒。
要治堵,就要讓洪水在瓶窯這一段進行疏導,那就是分流、建滯洪區(qū)。
瓶窯的北湖滯洪區(qū)總面積5.3平方公里,是在遭遇5年一遇的洪水時啟用的。滯洪區(qū)里沒有人居住,也沒有辦法搞任何開發(fā),這么多年來,就是拋荒的狀態(tài),上一次啟用,是2013年菲特臺風期間。
提標加固工程正在進行時
西險大塘始建于漢唐時期,經(jīng)歷代修筑,逐漸形成規(guī)模。歷史上曾多次發(fā)生潰堤決口,造成很大損失。
新中國建立后,西險大塘先后實施了一期、二期加固工程。目前,西險大塘為百年一遇防洪標準,工程級別2級。
在杭州,錢塘江海塘城區(qū)段的防洪標準是500年一遇。
根據(jù)杭州城市防洪的要求,西險大塘應該至少是200年一遇的一級堤防。目前,杭州市籌劃了西險大塘提標加固工程,余杭已經(jīng)開始實施大塘加固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wǎng)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wǎng)站總監(jiān):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quán)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