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質量是貫穿整個普查工作的生命線,筆者認為,要把五大源的普查數據審核工作做細、做好、做全、做精,就要走穩普查數據審核“新三步”。
第一步,詳細審核基本指標。對于污染源普查來說,搜集好基礎資料才能把普查表填完整、填翔實、填細致,其中就包括營業執照、廠區平面布置圖、生產工藝流程圖、水平衡圖、環評報告等各類資料。在做好這些基礎工作后,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需初步開展對基礎報表的審核工作。首先,結合普查對象提供的資料,對所填報表及時審核,主要審核填報的一些基本指標是否與提供的資料保持一致。其次,對于審核出的疑問應及時進行記錄,下一步與普查對象進行現場核實,還需要與普查對象耐心溝通,讓他們真正理解普查、主動放下疑慮、積極參與普查,按照記錄補充合理的資料。最后,對于重新搜集的資料,可以采用交叉方式再次審核五類源報表,按照審核細則、技術規定核對普查對象所提供的資料,確保各種資料翔實。
第二步,全面審核五類源表格。在做好前面的基礎審核后,就要系統性地審核五類源完整報表。要結合普查對象提供資料和現場查勘的方式,對所填報表信息進行核實,科學合理地查找對應的行業類別,為后面審核生產環節、產排污核算打好基礎。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審核生產環節填報是否完整,嚴格按照“四同原則”進行審核,即同一套產品名稱、原料名稱、工藝名稱、規模等級,為后面產排污核算做好準備。要審核各層級報表中指標的邏輯性、協同性,尤其是一些細節性內容,例如工業總產值和原料用量的單位、小數點等問題,稍有馬虎就可能謬之千里。
第三步,科學審核產排污數據。產排污核算是整個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一階段做好了,就可以通過“普查一張圖”直觀地反映各地區生產活動水平,所以要特別注意審核五類源數據的合理性。一方面,與各行業類別的平均值對比,結合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法、監測法、系數法計算出的產生量、去除量和排放量數據,同本市或其他市區的平均值進行審核對比,從中篩選出一些異常值,進一步進行核實、補充、完善。另一方面,搜集其他部門的統計數據,例如第四次經濟普查,參照分析各行業類別的匯總數據,做好整個區域面的對比審核,牢把五類源數據合理性的“關口”。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環境監測站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