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一輪的耕地保護“搶紅包”大賽中,南湖區余新鎮金星村以224.16萬元的金額,刷新了全市“耕保紅包”領取紀錄!記者日前獲悉,南湖區共向53個村(社區)發放3517萬元“耕保紅包”,創區域歷史新高。
記者了解到,為扎牢“口糧田”保護的籬笆,南湖區連續6年發放“耕保紅包”,金額從14萬元飆升至3517萬元,這背后,是區域耕地保護舉措的“立體化”推進和基層耕地保護意識的提升。
“搶紅包”激發
基層耕地保護積極性
“我們村耕地面積較大,有1.63萬畝,其中基本農田示范區1.428萬畝。”金星村黨委書記顧海明介紹,作為全省第一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試點村之一,耕地保護工作有動力,更有壓力,按照當前標準,耕地面積大有一定優勢,但并不意味著就能“躺贏”,面積大,小企業數量多,也意味著管理難度更大。
按照網格化管理思路,村委會班子干部劃分耕地保護“責任田”,農田上有任何動靜,立即前往查看;村委會還與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保持密切聯系,結合衛星遙感技術、“國土天眼”系統,一旦發現違法行為,立即聯系執法部門拆除;為防止村民亂占耕地,利用會議、活動等一切載體,宣傳耕地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顧海明說,南湖區耕地保護考評非常嚴格,為了拿到全額“紅包”,全村上下特別重視。
“把耕地保護好,村集體賬上就有一筆不菲的收入,這項措施激發了基層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去年全區違法占用耕地現象,再創歷史新低。”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星村在耕地保護上投入的心力,已成南湖區眾多村(社區)的常態。
“立體式”耕保舉措
走在全省前列
天上衛星照、空中“天眼”看、地上巡查管,各種手段“紛紛上馬”,激勵性保護、防控性保護、建設性保護、管控型保護,各種保護“多管齊下”,如今,南湖區已打造起扎實有力的耕地保護架構,全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水平持續提升。
去年,南湖區打造的“國土天眼”系統,讓101個位于高塔之上的監控設備,變身耕地保護的“偵察兵”,一旦拍到疑似違建事件,會立即發出預警短信,讓違法占用耕地行為無處遁形。這一創新做法受到了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馮飛的批示肯定,要求向全省推廣。
通過實施土地整治、土地開發、設施配套工作,不斷提升區域耕地質量;持續將優質耕地納入永久基本農田的“保護傘”下,目前全區直管耕地29.48萬畝,其中24.3萬畝屬于永久基本農田……扎實有效的耕地保護工作,成為去年南湖區獲得“省級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區”稱號的一個關鍵砝碼。
在建設性耕地保護上,南湖區通過持續強力推進“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退散進集”等重點工作,全區各類歷史違章建筑一一清場,南湖區企業、個人違建現象已基本絕跡。2018年,南湖區通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135畝。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