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隨著橋東街地塊征收工作進入簽約期,南湖區中心城區品質提升“四個不帶入”專項行動中,涉及“城中村”征收拆除的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昨天上午9點不到,市民王偉接上住在解放街道橋東街21—1號房屋的父親王阿大,趕到凌塘路上的橋東街地塊征收服務中心。再次核對評估報告后,王偉在征收補償協議上簽下了名字。“本來約好10點,我早飯還沒吃就提前趕來了,盼著早日給父母換套房子,環境好一點,老人家住得舒服點,我們也安心。”王偉笑著說,他也成為橋東街征收地塊簽約的第一人。
簽完約,記者跟隨王阿大前往他家,沿著窄窄的巷弄,破損的路面坑坑洼洼,兩邊的房屋因建造年代久遠,幾乎都有墻面剝落的現象,頭頂雜亂的電線耷拉到墻根,與周邊的高樓相比,這處臟亂的城市“洼地”顯得格格不入,亟待改變環境。
74歲的王阿大就出生在橋東街21—1號這套面積50.93平方米的房屋里,“最多的時候住了8個人,沒有獨立衛生間的時候,上廁所要穿過外面的太平橋,去公共廁所排隊。”后來,做木工的他在二樓隔了個臨時衛生間,又在一樓后面搭了個棚,支了個“半露天”的淋浴房,“就是用木板簡單隔一下,還露著不少縫隙,只能夏天沖沖涼。”
相比衛生設施,更讓王阿大不放心的是房屋的安全問題,“每年臺風季節,街道總要派人來走訪,危房里的人都要暫時搬出去。十來年前相關部門對我們的房子加固過,但實在太老了,總歸是不安全。”王阿大說,“年紀大了總想住得更舒服些,這次輪到征收,我是打心底里感到高興的。”
昨天是橋東街地塊啟動簽約的第一天,居民們的簽約熱情頗高,一上午就有10戶被征收人前來簽約,其中1戶完成了交房手續。這說明大家對改善生活環境十分期待,也是大家對征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解放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橋東街地塊征收工作是該街道推進中心城區品質提升的“重頭戲”,街道與區征收辦、區征收服務中心聯手推進,目的就是要給這里的居民帶來更好的品質生活。
記者在征收服務中心看到,橋東街地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分戶結果公示表張貼在公告欄里,彰顯著征收過程的公平、公開、陽光。同時,10個征收小組也都以“5+2”的工作狀態,真情做好服務。
南湖區征收辦常務副主任彭征介紹,征收橋東街地塊屬于公共事業需要,征收后按規劃將作為城市綠化使用,因此不需要通過兩輪征詢和達到95%的簽約標準,每簽約一戶,就可以搬走一戶,拆除一戶。該地塊的簽約截止日期為2019年7月14日。
“四個不帶入”工作是指2020年底前,實現“城中村”、“拎馬桶”、“筒子樓”、“斷頭河”四類現象不帶入建黨百年。
記者從區征收辦和區城投公司了解到,“城中村”作為“四個不帶入”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按照“突出重點、分批推進”的原則,今年南湖區計劃完成三塔里、橋東街、齊心弄等三個地塊約300戶的“城中村”征收拆除工作。截至目前,三塔里地塊已100%完成簽約,拆除工作正大力推進;橋東街地塊正抓緊簽約;齊心弄地塊也在加緊推進當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