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養殖的銀鯧正在吞食水母。(方增冰 攝)
經過19年的技術攻堅,被稱作“世界上最難養的魚”——東海銀鯧,終于在寧波向規模化人工養殖邁出了新步伐。
昨天上午,“東海銀鯧人工養殖技術推介會”在象山舉辦,吸引了山東、寧波、溫州、臺州等地的數十位漁業養殖企業、水產技術推廣站的代表前來對接交流。
“成活率已經在75%以上,育苗量已有20余萬尾,無論在國內還是世界都達到了技術領先水平!”在推介會上,項目負責人之一的王亞軍副教授興奮地告訴記者。
現場,多家企業表達了合作意向。“已經下單訂購了1000尾魚苗,下個月就能在我們新建的養殖場內投放。”寧波豐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梅吉盛說。在他看來,這一養殖技術市場前景廣闊,特別是在每年長達4個月的休漁期間,需求會非常旺盛。
銀鯧的人工養殖有多難?項目發起人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教授徐善良說,銀鯧的養殖一直是一項“世界級”的難題,這種魚類既挑食又好動,還是非常易生病的“藥罐子”,鱗片有細微破損就會得病死亡。
從2000年開始,寧大東海銀鯧團隊開始致力銀鯧養殖的研究,獲得了市科技局的專項研發經費支持。他們對野生銀鯧食性進行研究,發現其食道中有70%殘餌是水母。因此,他們將水母與專用飼料混合投喂之后發現,銀鯧的攝食率有了極大的提高,配合周期性病害檢測,“病害問題”迎刃而解。
2016年,經過寧大東海銀鯧團隊師生、象山港灣水產苗種公司不斷努力,銀鯧人工養殖實現全面突破,成功養殖銀鯧8000余尾親魚,儲存量達到世界第一,攻克了銀鯧養不活的“世界難題”。
今年,銀鯧的產卵量已達到了580萬粒,育苗總量20余萬尾,成活率大大提高。這意味著曾經“擊倒”了日本、韓國、科威特等國家及國內多個高校研究團隊的世界三大難題:銀鯧“投喂難”“防病難”“育苗難”,自此被寧波大學東海銀鯧團隊徹底攻破。
據了解,該項目已入選寧波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下一步,寧波將幫助科研團隊集聚國內科技資源共同攻關,讓更多東海銀鯧‘游’上桌,將東海銀鯧打造成寧波的又一張‘金名片’。”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那么,什么時候市民才能買到透骨新鮮的養殖銀鯧?
記者幫大家打聽了下,最快今年年底,小批量人工養殖銀鯧就有望投放市場。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