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微博大V、知名科幻作家、環保組織“潛愛大鵬”等組成的探訪團,圍繞生物多樣性,對大亞灣核電基地及周邊海域開展了全方位的深入體驗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大亞灣核電基地動植物物種超過200余種,生物多樣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基地陸地和周邊海域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大亞灣核電基地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大鵬半島,擁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共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是全球最大的輕水壓水堆核電基地。
在大亞灣核電基地10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上,生長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11公里蜿蜒的海岸線為珍貴的珊瑚提供了安居的港灣。
據悉,通過志愿者長達15年在基地內跟蹤觀察,結合此次探訪調查發現,基地陸地和周邊海域的動植物物種超過200種,其中陸地上發現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植物8種,包括變色樹蜥、白鷺、牛背鷺等。
探訪活動中,深圳海洋公益組織“潛愛大鵬”組織潛水員勘測核電站周邊海底的珊瑚礁種類,目前已發現國家二級保護的石珊瑚種類7種。“潛愛大鵬”理事、深圳海洋圖書館館長白小刺表示,上世紀80年代,深圳對大鵬半島的珊瑚調查顯示,珊瑚覆蓋率超過70%,而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珊瑚覆蓋率已經降到30%,而在此次潛水活動中發現,大亞灣核電基地海域的珊瑚生存狀況非常良好。
動物學碩士、科普作者、生態攝影師“三蝶紀”表示,“平時較為少見的牛背鷺在大亞灣核電基地卻很多,在這里能聽到夜鶯、金龜子的叫聲,潛入海底親眼看到了核電站周邊的海底世界,看到了健康的珊瑚。”
環保效益顯著,相當于種植8個深圳大小的森林
核電是一種“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在電力生產過程中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也不會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因此核電站周邊生態環境保持良好。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亞灣核電基地商運以來累計上網電量達7098.48億度,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廠相比,累計少消耗標煤約2.19億噸,減少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碳約5.74億噸,相當于種植了160萬公頃森林,約等于8個深圳市的面積。
大亞灣核電公司副總經理左裕軒表示,“大亞灣核電基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得益于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他說,大亞灣核電公司成立了公司級的環境管理協調組,推進整個基地的環境管理工作。基地半徑10公里范圍內設置10個環境監測點進行持續監測。長期監測發現,基地周邊地區的環境放射性水平與電站運行前的本底數據相比,沒有發生變化。
同時,周邊海域還投運了5組海水監測浮標,對海水水質進行實時監測,綜合定期的海水人工取樣檢測結果,有97.1%的指標達到國家一二類海水水質要求。此外,基地定期對周邊的空氣、土壤、地下水以及生物樣本進行全面的取樣檢測,生物樣本涵蓋雞、魚、荔枝等20多種常見食物,均未發現人工放射性核素。
同時,大亞灣核電基地設有環保志愿者隊伍,對基地沙灘、河流、山林進行巡查,守護生態環境,并進行長期的生態跟蹤和調查。此外,與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紅樹林基金會、“潛愛大鵬”等組織合作,聯合開展生態保護活動。
左裕軒表示,大亞灣核電基地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充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建立全國第一個“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公開”專題網頁,公眾可以隨時查閱機組的環境監測數據、運行狀況及輻射防護等安全管理信息。從1987年大亞灣核電站開工建設之日起,公司每年均向外界通報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等方面情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