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成都祥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全景。 中節能供圖
中節能固廢處理項目遍布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固廢處理總能力約9萬噸/日。其中,在長江經濟帶沿線就擁有19個固廢處理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1.7萬噸,投資規模近百億元。
為適應長江經濟帶環境治理整體性要求,中節能創新治理思路,提出“兩園一鏈”固體廢棄物綜合解決新模式,這一模式突破了地域界限。
在土地資源尤其緊張的貴州省貴陽市老城區,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節能”)的全國首例深基坑開挖項目,六廣門和貴醫地下污水處理廠項目正在緊張地施工。
作為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支流、貴陽市南明河流域水環境系統提升工程,項目克服周邊建筑密集、地下管線錯綜復雜等多項難題,不僅為貴陽市深度利用地下空間、節約土地開啟先河、提供借鑒,也為城市踐行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提供新方向、新思路。
自2018年5月,中節能被中央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確定為“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以來,作為我國唯一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中節能主營業務領域與長江大保護污染治理工作高度契合,已在長江經濟帶沿線開展各類污染治理項目300余個,形成了中節能長江污染治理的成功經驗。
近日,記者跟隨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系列活動,走進長江經濟帶沿線貴州、四川、浙江等省,深度了解中節能長江大保護部分重點項目。
南方供暖 多能互補
以技術創新探索長江流域分布式供暖新模式
每到冬季寒冷時,南方地區特別是長江流域冬季供暖就會成為熱點話題。但在貴陽一座建筑面積720萬平方米的大型社區——中天·未來方舟里,這里的業主已連續度過4個溫暖的冬季。作為我國西南地區首個綠色供暖社區,中天·未來方舟項目能為業主提供溫暖,得益于中節能(貴州)建筑能源有限公司的創新性探索。
中節能(貴州)建筑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強介紹,未來方舟項目地處貴陽市母親河——南明河下游流域,依托這一優勢,中節能創新分布式供能理念,采用多能互補思維,將水源熱泵、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等技術相結合,從河水、污水、空氣等低品位能源中提取能量,并加以統籌利用,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
據了解,中天未來·方舟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項目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的全國首批8個綠色生態示范城區之一,項目可實現年節約標煤4.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1.9萬噸、減排二氧化硫4000噸、減排混合顆粒物6000噸。
垃圾焚燒發電還帶來“余熱”
開展熱電聯產余熱利用,將垃圾焚燒發電后的蒸汽用于餐廳、酒店布草洗滌
長江污染治理,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近年來,中節能始終把解決沿岸固廢污染問題作為參與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積極布局固廢處理項目。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中節能旗下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環保”)投資建設的最具代表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作為成都市第3座大型垃圾焚燒處理項目,2012年11月建成投產以來,承擔著成都市金牛區、成華區、新都區和青白江區等生活垃圾的處理任務,日處理生活垃圾1800噸,每年可處理65萬噸,可供電1.9億度/年,節約標煤8.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94萬噸,為成都市的生活垃圾處理和長江上游的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
與其他垃圾焚燒發電廠不同,成都項目是國內少有的廠辦一體式設計,即綜合辦公樓和垃圾焚燒主廠房在同一棟樓,員工宿舍距離主廠房不足200米,讓“自己人”工作居住在廠區,充分體現了中節能在安全生產和達標排放領域的“技術自信”。
不僅如此,項目總經理蘇志剛介紹說,為了綜合利用垃圾焚燒發電廠余熱,提高熱能利用率,成都祥福項目還積極開展熱電聯產余熱利用,將垃圾焚燒發電后的蒸汽用于餐廳、酒店布草洗滌,實現節能減排熱電聯供,提高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資源利用效率。
“作為旅游城市,成都市酒店餐飲布草的洗滌需求很大,過去布草行業都是用傳統洗滌模式,小鍋爐眾多,成本高還不環保,污染嚴重。而現在,垃圾焚燒發電產生的余熱可供洗滌廠日均洗滌8000套,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蘇志剛介紹。
成都項目只是中節能近百個固廢處理項目的縮影,作為公司的重要業務板塊之一,中節能固廢處理項目遍布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固廢處理總能力約9萬噸/日。其中,在長江經濟帶沿線就擁有19個固廢處理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1.7萬噸,投資規模近百億元。
“目前,長江經濟帶固廢污染問題面臨著固廢基數大、當期有效財政投入有限、治理設施分散化及碎片化嚴重、農村面源污染量大面廣、產業鏈條前后分割等一系列問題。為適應長江經濟帶環境治理整體性要求,中節能創新治理思路,提出‘兩園一鏈’固體廢棄物綜合解決新模式。這一模式突破地域界限,以干濕垃圾分類為基礎、以智慧環境物流鏈為驅動,將可以長距離運輸的垃圾最大程度集約、協同處理,實現固廢處理最優效率;對于不適合長距離運輸的有機垃圾采用分布式生態化處理,回饋自然實現生態環境友好。”中環保副總經理肖蘭表示,通過城鄉協同,各類固廢在“兩園一鏈”系統內部循環利用,做到無廢物流出。目前,這一模式已在畢節、咸寧等地開展試點,2019年內計劃推出4-5個示范項目,2020全面推廣方案,形成長江流域整體布局,為使母親河永葆青春活力作出積極貢獻。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