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國際海洋觀測:從“核心”邁向“全球”

發布時間:2019-05-24 11:42:43 來源:中國海洋報 記者 陳佳邑

  5月13日~15日,澳大利亞霍巴特,多國海洋科學家匯聚第二次國際深海Argo科學研討會,探討深海Argo計劃的實施進展及當前面臨的需求。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國際Argo計劃正由“核心Argo”向“全球Argo”(即向邊緣海、高緯度海域、深海、生物地球化學領域及赤道強化觀測等)擴展。

  國際Argo計劃被稱為海洋學史上的“觀測技術革命”,由近30個沿海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執行。自1999年開始布放第一個自動剖面浮標起,至今已經陸續投放了約15000個浮標,為國際社會提供了200萬幅來自深海大洋的海洋環境圖像,為各國研究海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視角和途徑。

  時光撥回到1998年,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襲擊我國,造成巨大損失,而這次洪魔肆虐的主因之一便是1997年發生的上世紀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

  為預測該現象,上世紀90年代初,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組建“熱帶大氣海洋觀測網(TAO)”,即在赤道太平洋海域布置69個錨碇觀測浮標。雖然浮標數量有限,但這已經是人類有史以來在海上建立的規模最大的定點觀測網。中國決定參與其中。

  要加入TAO,就要投放中國自己的浮標。但一套浮標100多萬美元,這筆錢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由于第一次參與建立國際海洋觀測網,缺乏國際合作經驗,加上沒有多余資金維護遠在太平洋上的這套浮標系統,項目一結束,中國便把浮標運回國內。不料,沒有浮標投放在赤道太平洋,國際上便對中國封鎖了TAO的所有數據信息。這一封鎖就是10年。

  而正是這個觀測網提供的數據,幫助美國科學家提前6個月預報了1997/1998年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僅加利福尼亞州就避免了近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此時,中國科學家更加意識到,在海上建立全球觀測網勢在必行。

  1999年,中美海洋與漁業科技合作聯合工作組第十四次會議在浙江杭州舉行,會上,“Argo全球海洋實時觀測網計劃”第一次進入國內研究人員的視野。

  2002年,我國正式加入國際Argo計劃,成為繼美國、法國、日本、英國等國之后第9個加入該計劃的國家。加入該計劃當年,中國Argo實時資料中心在浙江杭州建立,擔負起我國Argo計劃的組織實施和大洋觀測網的建設任務。

  短短17年,中國Argo實時資料中心累計收集了全球Argo實時海洋觀測網近180萬條0米~2000米水深范圍的溫、鹽度剖面資料,比我國過去70年在近海和大洋獲得的全部海洋環境要素資料的總和還要多得多。中國也從早期的國際Argo計劃參與國,發展成為能夠自主研發自動剖面浮標,主導建設南海Argo區域海洋觀測網,以及自主研制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集,并提供國際共享服務,主動承擔海洋大國責任和擔當的重要成員國。

  截至2018年9月底,我國累計布放剖面浮標423個,它們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北印度洋和南海海域,基本覆蓋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海域。

  2019年3月,第20次國際Argo指導組年會在杭州召開。會上,Argo2020愿景被正式提出,該愿景對國際Argo未來十年的發展計劃和方向進行了詳細規劃。

  作為加強版的全球Argo計劃,Argo2020力爭自2020年起至2025年,建成一個由2500個核心Argo浮標、1200個深海Argo浮標和1000個生物地球化學Argo浮標組成的綜合性全球海洋立體實時觀測網,在對0米~2000米海水溫度和鹽度進行觀測的同時,向深海和生物地球化學領域拓展。

  在將Argo2020愿景付諸實施的全新階段,全球深海實時觀測有望真正實現。此外,Argo2020還將極大促進人們對于引發海洋、氣候變化背后過程的認知,從而改進相關預報和預測結果,更好地服務社會。

  參與國際Argo計劃,與其他成員國共享觀測數據,是我國海洋觀測領域的一次巨大飛躍,大大縮短了我國與發達國家在海洋和氣候觀測領域的差距,也將助力我國更緊密地“連線”全球,共享中國智慧。

標簽:浮標;深海;觀測網;海洋;觀測;科學研討會;霍巴特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